家世之后,再无世家
2014-09-03
家族给我带来了什么,这是我读完余先生的《家世》一直问自己的问题,于是我想到了自己的名字,在朋友圈写下“加倍努力,事在人为”八个字......
数百年风云际会,十七家荣辱起落。“富二代”的光鲜背后,都有一段先辈的创业艰辛。后世代的家业凋零,都在风光时埋下祸根。这让我想到近日重读红楼梦的感受,似乎是无可逃避的盛极而衰的轮回。 然而中华文明的传承一直有着这样的哲学矛盾,一方面,寄望长治久安,千秋万代;一方面,推崇盈而未满,顺应天命。余先生书中所言这历历世家传承的文明精华,正是我中华千年,人类与规律抗争为我当代之人所留下的宝贵财富。
所谓兴衰,现于名利;所谓传承,现于精神。创业先贤留给后人最可宝贵的,并不是物质的财富,而是精神的教化。无论是钱家的家训,还是罗家的家规。无论他们所信是儒,是释,还是道,甚至是基督耶稣。世家给后代带来更好平台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责任。负担家族传承兴衰的担当;负担社会大义的大器与生杀决断的魄力。这是我等屌丝出身所不具备的教化环境。我一直认为,所谓家教,来自于“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也是近些年,我自觉差距,也越发的肯定出身决定论了。
书中特别提到了志鹏杨家,三代贫苦,历世历劫,无不讲述大时代下卑微者的苦痛挣扎。在书中显赫名门映衬下极为扎眼,甚至不忍细读。阅后合掌,却对此书有了更高的评价,对家世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便是苦寒之家,也有为后世传承留下精神财富,修身自省,以方教化。待日否极泰来,开天辟地。
另外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书中出现,似乎是种“乱入”,西方人的家族理念,犹太人的金钱帝国似乎是面奇怪的镜子,照着镜子里的自己似是而非。民主社会下的家族企业神话似乎正在土崩瓦解,遥远东方世家文化的传承能量却从未退出。
现代中国主宰文明进程的依然是几大家族,几大世家。现代中国的人文教化依然来自家庭。无非世家的概念淡薄些,家族的体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必细数。
回首就业十余年历程,常以“满腹草莽,碌碌至今”自嘲,以“天生几分灵,自强不息”自诩。今读《家世》,竟茫茫然。深感自责不足,自评过誉。然痛定思痛也好,怒儿发奋也罢,便有了开篇的那八个字,原来我的家教家风,家世传承精华,全然掩藏在我的名字当中,竟不能悟。
家世之后,再无世家。自此发愿,望后人悼曰“无时无刻不在跟命运抗争,从未妥协;无时无刻不充满世俗欲望,从未满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