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2014-10-30
这本书不是一气呵成读完的,读的过程中常常夹杂着沉痛的回忆、内疚、自责和反思,时而泪流满面,时而又随作者病情的好转充盈着满心的期待和希望。正如作者所述,以前的创作他倾注的是心血,这次则是他生命的诉说。
之所以关注这本书,是因为我父亲也是一位癌症患者,仅仅治疗了半年时间就离开了。父亲走得非常痛苦,离世前一周还在医院作化疗,当时我还乐观地以为,再化疗两个疗程父亲就可以度过危险期了。
就像书中写的,当得知父亲的病情后,作为家属,我一下子懵了,有一种死到临头的感觉,悲伤、恐惧、焦急······心中的压力越来越大,又不忍心告诉父亲真相。由于病情发展很快,急匆匆选了一家医院,开始了大剂量的放疗和化疗,2013年端午节那天,我陪着父亲走进医院,父亲那时除了鼻子不能呼吸、牙疼、右侧面颊和下颌肿胀外,从外表上几乎看不出是个病人。但医生认为看得有些迟了。住院后不到十天,父亲便开始了放疗和化疗,据医生认为,需要放疗27次,剂量很大,化疗需要四个疗程。化疗药用了之后第二天,父亲的鼻子就通了,也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此后,母亲一直陪着父亲在医院里,妹妹暑假后也去医院陪他们。后来,情况越来越不好,父亲在作了十多次的放疗后,口舌开始溃烂,以至于连喝水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这些都是在电话里听妹妹说的,我并在电话这头虽然也难过,但当时并没有体会到那种折磨。
在火车站接父亲出院的那天,我终于见到了饱受病痛和治疗之痛折磨的父亲,当时,父亲面色苍白,目光呆滞,脸上以眼睛为分界线,以下肤色全是射线炙烤后的焦黑色,更可怕的是,父亲的口舌完全溃烂,舌头上是一层厚厚的像老豆腐那样的溃疡,我看不见他的喉咙,但能想象得到,那里也应该是同样的情形。由于疼痛,父亲的口里一直有再也不敢看下去了。我的心揪成了一团,紧咬着的牙在不住打颤,我痛恨自己,为什么要把父亲送进医院接受那样非人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