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着是为了幸福
2010-01-25
如果你读过高中,教唯物主义哲学的老师会问你:“农民说:‘开花结果’,树就会开花结果吗?”我相信,你会不假思索回答:“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典型的资优生。
像所有笃信唯物主义的大好青年一样,看到一切唯心的话语我们都会觉得荒唐可笑。
对事物的这种一贯正统的思维也跟随了我二十多年,我不信神,不信鬼,不信上帝,不信菩萨,像你一样。
但此刻,它并不妨碍我相信自己的心灵,相信人类的潜力。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正在我思考的时候,同学们吵嚷着从教室全部跑了出去,大声说:“地震、地震……”,我才回过神来,跟着赶紧跑,虽然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但我当时绝对绝对不想死去。
想起这段经历,我常常感叹,果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笑震动了我和我的教室。如今,这么多年了,我还是没想清楚。而那个问题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每当我头脑混乱的时候,它就会浮现出来,“活着是为什么?”一遍一遍,不停地敲打着我。
我不禁总想问问其他人,问问你:“你能告诉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吗?”或者换种说法“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也相信,我问过了很多人。
当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恍然大悟。作者说,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攀登阶梯,不是为了得到图表中的数字,也不是为了达到任何形式的完美;活着原是为了体验,为了创造,为了幸福。
作者敢于对世界说:“没有人比我们这对夫妻更幸福。”我不知道是不是可信,但我相信的是:没有人比他们更敢于这样讲。
也许只有上帝敢狂妄地说:没人比我更快乐,更幸福。这只是个比喻:这对夫妇此刻就好像是上帝一样,宣称自己是世界之最。那么,他们,是,凭什么呢?
他们创作了本书,本书告诉了你答案。为什么他们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参透了我们没参透的问题;他们解答了我们埋在心中的困惑;他们用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任何问题。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而是幸福的来源。
简单的讲,他们有自己认识世间万物的一套理念。他们凭着这套理念,成功的将幸福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将苦难远远甩开。他们的理念是这样的:
将每一个经历当作一次旅程,一次体验(生命是一个体验)。面对某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将自己看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即精神部分和物质部分,分别进行不同的旅行,情即感之旅和行动之旅。我们现实中面对这个问题的情况即是行动之旅,而我们思想上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是我们的情感之旅,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的情感之旅和行动之旅没能保持在同一个步调上。但我们很难改变既定的行动之旅,那么,我们要想体验幸福就要改变情感之旅,即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我国古代即有“庄子丧妻,击鼓而歌。”面对生命的逝去,大部分人通常感到无比的痛苦,但庄子却没有,因为他不将死亡视为痛苦。所以,想要避免痛苦,就要改变对死亡的看法。
作者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非常美好。
这样想的时候,你的情感之旅即和行动之旅相契合了,于是,痛苦离你远去,幸福在对你招手。
然而,大部分时候,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却始终无法做到。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实践这些道理的方法可循。大部分的心灵提升书只能告诉我某种理论是怎样怎样的,甚至我都明白,只不过他说出来了而已。
而这本书的作者彻底摆脱了这一个问题,书中详细的描述了多种实践操作手法,你尽可以随便挑选某一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它们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即都能让你达到情感之旅与行动之旅的契合。面对任何问题,任何另从前的你不愉快的事情,你都可以使它转变成为平静甚至愉快的事情。也就意味着,快乐可以完完全全操作在你自己手中。
我选择了我最喜欢的方式,即采用寻找事物的积极面的方法。
将每一件你想要改善的事物写下来,然后列出你能想得出的积极面的所有条目,我相信文字是有魔力的,想不管用,写下来,对,写下来才管用。你也可是试着这样去做。
在这里不得不提前段时间,台湾一位乐透大奖中奖者的经历。他和他的妻子读了讲述吸引力法则的《秘密》这本书,按照书中传授的方法,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上,其中一条即是中奖。神奇的是,他果然中了大奖。我听了觉得匪夷所思,但是,记起作者对我们说:你要做的就是要消除这种匪夷所思的感觉,你要坦然,要有期待,你的期待才会实现。
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当你按照书中的方法寻找幸福的时候,你正在逐渐成为自己的上帝。
当你熟练运用了这些手法,你就可以宣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