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滋味
2012-09-21
以一个非典型吃货对这本书的期待而言,实在是有点失望。
读到推荐说,也斯好吃,更好餐桌菜肴与人情交会的滋味,他会写留学时想念的一锅明炉白粥,令自己健康起来的新鲜蔬菜与贴心字条,有历史重量的柏林荨麻菜汤、代表和平舒畅生活山区手信……
仿若看到了济济一堂的美食故事。
实际上是我会错意了,书名《人间滋味》重的是那人情交会的滋味,而非美食的口感。只是以食物作为串联,写自己体会的人生味道。
读了下去总觉得有些不对。虽然我也欣赏书中所写的某些段落和感触,但总觉得隔了一层。正好最近在读龙应台的《目送》,这种比较就更明显了。
龙应台的散文集也浇灌了很多自己的情感,也有很多是“借题发挥”的故事,但是她的娓娓道来让人亲切温暖,心中熨帖;而这本《人间滋味》,却有很重的文人之气,很多地方我觉得过度矫饰了,文绉绉的好似在卖弄。就像他们都会提到各自的朋友,龙应台的朋友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朋友,扯东扯西,有时微言大义,有时言不及义:可是也斯写朋友总是显得很客气,颇有“君子之交”、“相敬如宾”的感觉。或者这么说吧,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之别。龙应台的文章读来,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人间滋味》很多地方文辞虽然优美,但总有矫揉装束之态,情感隔了一层。
但是我十分喜爱欣赏和书中的这些段落,这些才是真正的人间滋味,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人回想自己年轻的日子,总会看见许多笨拙的姿势,给自己留下许多伤痕,好像新鲜的水果给碰得发淤了。但年轻的眼光凝视眼前的鲜果,想要捕捉其中的神秘,在真真假假的光影中滑跌,等到明白多一点,好似树已增添了年轮,开花结果四周落叶满地。又见新来者面对生命之果,踯躅徘徊,无法抗拒它的诱惑,无法参透它的神秘。
他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活在人群之中,你哪能有那么多要求?你只能接受这世界又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好好坏坏的蔬菜。只能尽量找他们的好处吧。有时,不健康的东西还不是照吃?
世界由许许多多好坏参半的分子组成,我们没法洁癖地不沾尘污,也不可能拥抱一切。这参差明暗也存在于我们身体之内。
什么对身体是好的,什么不是?你得从众多声音中,从自己的体验中去找出自己的食物,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