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母爱、生命与成长的故事
2016-12-13
不论从故事还是画面的角度,《石头妈妈》都可以算作一本风格特异的图画书。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配以粗犷古朴的剪纸画风,使这部现代作品隐隐透出一种民间故事的味道。
故事从遥远山区里四个没有妈妈的男孩讲起,想要妈妈成为他们最大的愿望。在巴巴嘎女巫的帮助下,男孩们终于有了慈爱善良的妈妈,享受着有妈妈疼爱的日子。可十年后的一天,他们却因为自己的过失永远失去了妈妈。显然,这是一个关于母爱的悲剧。那么,这部作品仅仅是为了通过这样一个悲剧,教育孩子要珍惜母爱吗?在反复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书中图画与故事的意蕴远非如此。
《石头妈妈》是一部文字先行的作品,即作家先写出文稿,再由画家画插图。作家蔡淑媖和青春期的女儿之间爆发了一次强烈冲突之后,感慨万千,忍不住写下了这个故事。她说当她把自己作为女儿和母亲的双重角色代入其中,每读一次故事,都会忍不住流下眼泪。读这个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作为孩子,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如何对母亲多一份理解?作为母亲,可以怎样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令人心痛和怅然若失的结局,更给大人和孩子以启迪与思考——有些过失是无法弥补的,我们绝不能轻易犯下这样的错误。有时候,真实的人生必须经历并接纳生命中的不圆满。
这是一部图画中充满了隐喻的作品。男孩们的生活从环衬的线描中就开始了:他们摸鱼、打猎、爬树、耕地,犹如生活在原始村落中。接下来,画家用潦草的笔法涂抹出乱蓬蓬的头发,显示出这是几个没有妈妈的“野孩子”。仔细观察后面的画面,会发现有妈妈之后,头巾的出现使孩子们的装束发生了变化。
在捡石头的画面里,男孩们在水中小心翼翼地捡拾石头;天空上,画家别具匠心地用平行并连接着的叶子形状画出太阳、星星来表现“三天三夜”,整幅画面将不同的时间、空间并列在一起,带来一种时空交错之感。夕阳西下,妈妈走出屋子。画家把人物用橙色描边,象征着一家五口的亲密快乐。而十年后的争吵中,当孩子们脱口而出“你算什么?溪边的白石头”时,月光下的妈妈和孩子们,罩上了一层绿色。这种细节处的光影变化,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当男孩们找到了他们都喜欢的那个女孩,女孩告诉他们自己有爱人,将要离开这儿。图画中女孩坐在其上的树枝叶繁茂,兄弟们倚靠的树却树叶稀疏飘零,大树的怀抱更像是女孩与男孩们之间一道深深的屏障。
妈妈不见了,男孩们跑到溪边,可是画面上的石头已然变成星星——如同心碎一般,石头也成了碎片,再也回不到从前。天空中的星星与水中的石头相互映衬,分散的空间感更平添了妈妈离去的哀伤。
而整个故事里,画家选择棕色系作为主色调,可以说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象征。土地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基,扮演着人类母亲的角色,土地的颜色与石头妈妈的故事相得益彰。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故事里的巴巴嘎女巫。在童话中,女巫往往代表着邪恶力量,只有战胜女巫才能获得“王子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快乐结局,犹如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卡什丹的书名《女巫一定得死》。在这本书的画面里,巴巴嘎女巫有令人害怕的外表:蛇一样的下肢,尖尖的指甲盖,在头发上抓虱子嚼着吃—邋遢肮脏的场面让人心生厌恶。然而她并非代表“邪恶”,反而用法术帮助孩子们拥有妈妈;听说石头妈妈消失以后,她表现出的是吃惊、惋惜和无奈。这种外表和行为的反差有别于传统的女巫形象,更为故事和画面增添了气氛。
《石头妈妈》是一个关于母爱、生命与成长的故事,是一部值得大人和孩子们一读再读的作品。后环衬里,男孩们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凝望着聚在一起的37 颗白石头—就像妈妈也在远远地看着他们,这其中有思念与懊悔,更有希望和力量。
儿童文学工作者 瓜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