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依然爱着她们
2010-03-31
周三的时候,在书店矗立良久,翻读了渡边淳一的新书,名字叫做《欲情课》。确切的知道这个名字是在后来上网查看别人的评价时,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情欲课”,其实现在我仍觉得顺序不同的两个词根本就是一回事,只是,日本人也太爱倒装句了。
《欲情课》有十四节,除旷了三四节课以外,我几乎都读完了,因为,这本书很薄,排版又稀,我怀疑紧凑点写下来也就是三分之一本书的样子。第一节课就让人迫不及待想上,因为这节课叫做“男人是注定被甩的”。医学博士出身的作者从生理学的角度说起,用一种概率学的方法证明他的结论,这让人想起另一本书《精子战争》,比这节课高明多了。
不过,要上到课程过半,你才会深刻的了解第一课的意义,它的意义不是文本上的,而是伦理上的。“男人是注定被甩的”,其实是告诉男人,道德是不可靠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它只会让人焦虑。明确了这一点,道德就是可以被放逐和遗忘的,在欲情课中是不被考虑的。于是,后面的“只追二兔不得一兔”、“巧言令色倾诉爱”、“巧试妙探确认对方”等等课程就顺理成章了。整本课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恋爱的目的以及如何达成这一目的,即,上床。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描绘了由三个层次组成的人格结构。其中处于最底层的,他称之为“本我”,指的是人们先天的本能欲望,包括人的性本能及死亡本能(破坏、侵略、挑衅的欲望)。在这个领域中,窝藏着为人类的道德、文明法则所不能容许的原始、野蛮、黑暗的各种盲目冲动。换句话说,在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这么一个潜在的“犯罪集团”。他描绘的第二个层次是“自我”,这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通过社会的规则、法规所能允许的方式,使本能部分的得到实现。第三个层次是“超我”,代表了人的道德、宗教和审美理想的超然性,即对“自我”来说是外在规范、约束的东西,对“超我”是内在的、内心自觉的或内在法则的东西。
《欲情课》教授的就是如何巧妙的修饰“自我”从而求得“本我”的满足,这无疑是一条形而下的道路。作为较早领会弗洛伊德学说的民族,日本似乎始终学走了样,成了不能学会“超我”的留级生。综观今日日本年轻女性“性羞耻感”的集体缺乏,渡边淳一开设这样一门教育男人学会戒急用忍温柔寸进的《欲情课》也不失为善待女性了。而置于全球语境下,这也不失为一本女人了解大多数男人和一部分男人了解另一部分男人的有用之书。说到底,这最是一本适合80后和90后女生看的书,因为,这两个年代的女生在懵懂恋爱中被男人哄着直奔主题的尤其多一些。
难怪豆瓣上有位女生写的书评,题目就是“渡边爷爷让我对爱情彻底绝望”。我想对这个可爱的女生说,其实不用绝望,渡边爷爷不是说了吗:“我曾经与许多不同女性恋爱,既有过成功的欢喜,也有过失败的沮丧,但我依然爱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