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货志
2014-01-20
食货志
古代历史典籍中有这么一个部分叫“食货志”,虽然在史书中是侧重记载经济方面的情况,但总觉得这个名字也很符合这本书的感觉。在如今这个吃货盛行的年代,这本《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定会令美食一族爱不释手。我最喜欢《豆腐》那篇,谁让我喜欢吃豆腐呢,这篇又把豆腐分门别类地写得好不细致,相反,作为火锅控,《逃离火锅》的观点我就不同意了。反正无论你是食评家、老饕、美食达人、吃货,还是所谓的美食品鉴师,相信都能从书中找到属于你的菜。
这本书集结了若干豆瓣红人关于美食的精彩篇章,类似于时下流行的美食专栏。最近热映的《等风来》主角程羽蒙就是一个替报纸撰写美食专栏的苦逼小作者。月薪两千的她却要靠文字营造出两万的生活品质,竭尽全力地写出让读者羡慕嫉妒恨的高贵时髦名媛范儿,但无论怎样堆砌华丽辞藻、言语间有意无意的小资情调,也无法掩盖她内心的空虚。直到在尼泊尔和旅行团团友们聊起梦想时,她讲述起儿时学校门口卖凉皮的大婶,才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受到了王灿的称赞。因为只有对美食源自内心的热爱,尤其是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才是最令人感动,最容易有共鸣。
这本美食文集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就是回忆故乡味道风物的那些文字。故乡的味道在舌尖,更在心头挥之不去。作为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情感饱满而到位传神的文字到祖国的天南海北神游一番,去了解那些颇为陌生的异乡风味。对于我来说,书中描述的很多南方吃食甚至从未听说,更别说品尝了,比如潮汕的菜脯、岭南的羊汤以及滇东南的檬磨、粽粑。有些传统食物在城市难以吃到,做法更是已近失传,食物味道的流传亦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即使不能亲自满足口腹之欲,能读到这些文字也是种享受。
美食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高端,无需去高档餐厅酒肆,其实只要是用心用爱做出的食物就会令人难忘。在我看来,美食就是吃不到的时候会想念,吃到的时候会心一笑,感叹一句:“哎呀,真好吃!”熟悉我的朋友早就习惯了我这种白痴反应,每当此刻,她们就会说,你这是又吃爽了。是哦,吃爽是多么简单的心愿和要求,即使在五星级酒店吃着人均几百元的豪华自助餐,好几个服务员围绕在身边,再加上富丽堂皇的环境,外籍大厨和空运新鲜食材,或许都不如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吃得爽。现在常说的“美食”,不就是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大喊一声:“妈妈,今天吃什么好吃的?”那个“好吃的”么?简单,却不平凡,就是好味道。这也是为什么我青睐读舒国治的《台北小吃札记》和焦桐的《台湾味道》,而不喜殳俏的《元气糖》、五岳散人/董克平的《吃货》。美食散文,还是要接地气,并且有烟火气。
这本书最抓人眼球的就是书名《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最早看到这句话是下厨房APP,随后引来无数模仿,不仅有本书叫《唯爱与梦想不可辜负》,而且今年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叫《为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个句式几乎被用滥了,还有什么唯爱与音乐不可辜负、唯爱与读书不可辜负。有了好书名只是第一步,内容也要足够充实才行。说实话,这本书内容有拼凑之嫌,虽然已经有所分类,但仍有些杂乱,作者众多,文字风格不统一,内容上写家乡、写小吃、写异域,涵盖得不少,却缺少核心主题。另外,书中所配插图比较粗糙,黑白照片模糊像素低,既然书以文字为主,不如不加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