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启发的一本书,何为学,怎样学
2015-03-23
我觉得写得很精彩的地方。略有变动。
读书学习:
读书的坏习惯一,就是把课程内的每个课题分开读,而忽略了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理解就因而无法融会贯通。要在读完某一个课题,或书中的某一章,或章中可以独立的某一节之后,花点时间去细想节与节之间、章与章,或课题与课题之间的关系。能稍知这些必要的连带关系,理解的增长一日千里。分割开来读,会觉得是多而难记;连贯起来,要知要记的就少的多了。任何学术都是从几个单元的基础相辅而成,然后带动千变万化的应用。学的愈精,所知的就愈基本。忽略了课题之间的连贯性,不得其门而入。
切忌上课狂抄笔记,上课听的是老师的思路。老师与书本的主要分别是:老师是活的,书是死的,集中注意力听才是主要的。上课听不懂的,又不便发问的,采用笔记记下来。尤其是有学问的老师。
思想集中才有兴趣:
思想要在科目上集中才能产生兴趣。可以培养出来的是集中的能力。任何科目,不管跟你兴趣相差多远,只要你能对之集中思想,兴趣即油然而生。
要培养集中力很简单。第一,分配时间,读书的时间不需多,但要连贯。第二,不打算读书的时间要尽量离开书本,可加强读书时的集中力。第三,所读书若觉得稍微勉强,因索性不读而等待较有心情的时候。记着,只要能集中,读书所需的时间是很少的。
在思想上能够走进环顾无人的原野,好像世界只有我一个人一样。
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发问的第一个黄金定律是要脸皮厚,就算问题再浅,不明白的就要问;无论任何人,只要能给你答案,都可以问。认真地学生要在发问前先做准备功夫。这功夫是求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提问明确自己不懂地方,what,how ,why.。问题要一针见血,问得好的,老师会觉得孺子可教也,对你刮目相看。
对于高人,无论自己怎样的不同意,永远先假设他们是对的才细想。这些高人当然会错,但机会不大,动不动认为他们错,不同意,那还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呢?假设他们是对的,我就会想,为什么他们会说那样的话?究竟他们是对在哪里呢?这样考虑,九成以上的机会到最后我发觉他们毕竟是对的,自己学习的收益远为客观也。
读书的经验,从杂而博,博而专,专而听。
细读,重点不单是明白内容,而是要找寻作者的推理思维。明白内容而不明白作者是怎样想,不是真正的明白。
不把思想写下来,不可能清楚自己想的是什么。写文章的一个重点,是强迫自己想的清楚一点,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少没有想过的问题或新意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