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草根之于菜根
2011-06-02
很多年前就邂逅它,一直慢慢的翻看。直到把它随身携带。
其实我对城市一直都不太适应。骨子里应该还算是一个野孩子。
小时候本来是在城镇,有幸可以很多时间在乡村里放养,没有什么人管,生活畅快而自由。
乡村是最直接可以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它有许多好处,尤其是各类植物最为繁盛的夏季。
夏夜的白日,如果不是那么炎热,蝉类的长鸣不会太聒噪。如果会起风,在田埂间,一阵风过可以看到稻田里整个植物带的阴面,瞬间变换色调深浅。这种植物的集体广播操一样的趣味,见过的人才会明白。
如果很热的话,就悄悄的躲进竹林边背阴之地,看着荷叶下水牛洇下去的脑袋,一沉一浮。看着它那么享受,就恨不得自己也能在那摊浅水里找到安慰。光脚踩进湿润的泥地,深深的,泥不约而同涌进脚面,冰凉而细腻。很舒服。
午后的时光,如果没事就和哥哥寻蝉蜕。趴在枝杆上的褐色硬壳,集一袋子,可以拿去卖钱。卖钱的时候还要塞许多泥,骗秤。再然后就去水渠,摸从渠道里漏出来的小鱼小虾,运气好还能攒上一小碗,一小只一小只,活蹦乱跳。
暑热蒸过,黄昏降至,炊烟升起。柴火做的饭,米粒嚼起来有几分甘甜。拍黄瓜也好,拍西红柿也好,吃的时候也不避忌,糊的满身都是。肉自然也是有,家养的都十分瘦,完全没有现在人工养殖肉禽那种油腻单调的味道。喜欢奶奶家的小锅炉,烧什么都香,是多年积下来的烟熏过的香。
吃过饭,洗过澡,真正洗掉一层泥壳。脱胎换骨一样躺在竹床上,就再也不肯动了。脚上穿的拖鞋,算是一天中真正开始穿鞋。
晚上的时候有星河。那是一条温润的光带,乡村的天空太干净,幽蓝的旷野之上,每一颗都像是即将滴落的水珠般触手可及。夜,是安静的,但又不是无声的,有远处模糊的蛙鸣,近处奶奶的大蒲扇一下下敲打在竹席,夜色中微微渗着枣树待成熟的芬芳。同时还能感觉到一种声音,那是一种好像微微爆裂般的声音,应该是在拔节生长的植物,虽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年幼的我就十分敏感了,又内向。相较如今的话痨,算是十分沉默。但我常常心里涌起淡淡的感动之情,我看着这些风景,心里好满。
不记得是余华还是莫言的书里所说,当天色暗下来,地平线骤然被刷黑的那一刹那。包围起整个土地的那种黑,会让人觉得这土地有一种暖意,有一种想要去拥抱它的母体之感。我完全能体会那样的感觉。
那种可以把人的灵魂拥抱住的归依之感。不单调,不乏味,不用言语,完全给予,不用交换。很饱满。
菜根谭正是一本饱满的书。其中许多的乐趣,是真正接地气的人能写出来的。在城市里生活的人,写不出来。
淡淡的行文,不深的哲理,如同最简便的菜肴,熨帖着肠胃。如同奶奶煮的小锅炉,妈妈纳的千层底,家常朴实而细腻。
童年的时光对我而言是一种很深的安慰。以后即使有缺失,回顾起那样的生活里许多的细节,就觉得有一种如同植物般在生长的能量,陪伴我度过生命的低潮。而与某些文字的相遇,不止是情趣,是一种共鸣般的安慰,是可以读许多年的。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这样的句子,暴躁的时候读一读,就觉得顿时消气了。
粪虫至秽,变为蚕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日。生生不息的道理,也很通透。
还有教我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消除心中块垒的方法,不颓废,不激进,却很实在。实在,就是它最大的优点,当作养生也可以。
当然里面还有你们所喜欢的那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