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的逆化时代
2007-03-03
长尾的逆化时代
我们历来处于商品经济的所谓主流文化漩涡中,被卷入一种只有大片,大事件,大人物所主导的拮据中。就算所谓打者草根旗子的“xx姐姐”之流,也其实只是与web2。0时代的主流视角异化。
与我而说,最终与真正的个体化,应该是有自己的文化与兴趣圈,相似的爱好者聚合而成的独立选择。甚至以对所谓大众性流行的抛弃为代价,例如,其实我们本可以不知道《黄金甲》,而是生活于相应的圈子而基本上不high那些外界骚扰,单纯的喜欢自我的娱乐,毕竟这个世界的娱乐早已多元化存在了。而现实是,于《黄金甲》《无极》等片子公映前,我们于媒体上一致听到的是所谓解密,探班等等,于公映后,又是一致的鄙视于羞辱,仿佛媒体已经被其劫持,而对于那些真正应该关注的信息却采取漠然与边缘化的方式。《例如此次奥斯卡获奖的《瀛洲的孩子》,是面对于主流的集体无视的》。
当然,那一切可以理解为因为市场经济的原因,所谓大众化的口味实际上是不对称的供需关系的产物,是市场对产品分销能力不足的回应。于是,我们便被商家集体视为统一趣缘的集体,既可以方便他们进行商品宣传,也可以省下大笔的市场分析与分众的费用。
当然,我并不是完全扭曲主流商品的价值,但应当承认,很多商品之所以我们觉得还行,多多少少有暗含我们从众心理与口碑效应的原因。《例如大部分奇幻小说,红的一塌糊涂,却往往是一个模子的商品流产物。》何况,我们每个人人都有对主流的偏离性喜好。
幸好我们处于网络化的时期,虽然毫无疑问,仍旧很大一批人被主流所劫持,但一部分的我们,建立在普通人的庞大基数上面,也是不可小觑的原创与自我化的力量。借助于网络,我们可以进行后滤过化,通过个人与圈子的讨论和推介,再借助网络资源的长久性,我们便可以寻求自我的热爱了。《不过都通过网络了,估计我们也不会出钱吧?中国特色!不管它》
借用书中:新娱乐经济激发了长尾市场的出现,安德森把新娱乐经济的新规则总结为三点:要应有尽有;比半价还要更便宜;引导用户去探索。所以,长尾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理解对一种新时代的经营模式。虽然长尾理论实现到长尾经济还有待时日,我们无疑即将进入了一个无限选择的长尾时代。
不过凡事必有二面:首先,其聚合成本只可能适用于网络机构《并且随着数据的增大,其逻辑算法必须改进,否则过于大海捞针会极度降低用户体验》
而且,因为长尾中大量的垃圾存在,加之过滤体系的个人化倾向,并不一定能符合每个人的需求。
再次,中国很多网民其实是浅层化的,他们不但没有圈子,连上网的欲望也局限于多了解一点早从线下所知道的产品的信息。
可能此理论也是昙花一现,先想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