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著作中终于有模型了!
2015-04-11
本书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内容。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介绍技术史的部分。本来我比较想看的是技术史部分,不过前半部分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所以在这里随便扯两句。
作者的主要观点,就是工业革命之所以能率先在英国发生。就是因为英国的高工资模式使得它的生产成本变得比较高昂,而英国很多城市附近的煤炭价格比较低廉。所以用机器来代替人工,在经济成本上才变得可行。而其他所有的考据和论证,都是围绕这些展开的。比方说煤炭价格比木柴低廉是因为英国的城市化速度太快,城市附近的森林已被全部砍伐完了,必须从远处运送木柴,而运输成本的高昂使得人们放弃了木柴采用了煤炭,当然煤炭本身的价格低廉也是一个因素。之后作者又要解释为什么英国的城市化进度这么快,原因有很多,煤炭的支撑自然是一个原因,对外贸易的繁荣则是另一个原因。
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在著作中采用了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分析究竟哪一个因素是促进英国城市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计算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低廉的煤炭价格对城市化影响最大,而英国的政治体制竟然对城市化几乎就没有影响!这跟当下的历史分析中动不动就来几句“制度问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看样子,人的主观意愿终究还是斗不过客观环境。不过,也可以往好处想,英国的这种制度虽然没有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但它毕竟没有阻碍这一过程啊!也就是说英国的制度还是有点用的。
历史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能是一种考据的学派。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弄清楚“历史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但是,它无法解释“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也不能说无法解释,毕竟大部分的历史著作还会用相当大的一部分篇幅来分析历史形成的原因,有些分析还非常合理。但是,合理不等于正确。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检验这些理论到底是真是假,毕竟,历史的场景无法重现。
从这个角度上讲,经济学要比历史学幸运的多。毕竟经济学理论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也可以拿到现实中去尝试,虽说实验起来非常复杂,但是总比历史学连试验都做不到强。
这本书之所以让我眼前一亮,就是因为它采用了模型的方式来分析历史的成因。固然,这种模型的正确性难以保证,但它至少迈出了第一步,通过模拟的方法告诉了人们究竟什么才是促进英国城市化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像很多三流的历史著作那样模棱两可地说一堆肯定不会错但是也很难判断正确与否的理由。这一点,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最后再说一句,根据文章中的数据显示,英国的工人们享有较高的工资,这一点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劳动力价格非常低廉。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猜测,近代中国之所以没能自发出现工业化的浪潮,是不是也跟人口太多有关?当然,这个结论未免过于轻率,毕竟,工业化还跟技术发展有关。所以我非常希望国内的历史学者们可以写一部与本书比肩的著作,来阐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