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了一些容易被忽略的common sense
2006-11-03
在参加一个乏味的报告会的两个小时内,翻完了这本近来名头很响的《蓝海战略》。书本来不长,不到十万字吧,却弄成了快300页;书的内容也正如这一点,在一些案例、赘述中阐述了几个common sense,不过,得承认这些common sense 很容易被忽略。还记得的有意思的有2点:
1、质疑《基业常青》中那些卓越公司在书出版后的公司绩效,认为正确战略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在此黄婆卖瓜之嫌,但全书用“战略行动”代替企业或产业作为分析单位,有点新意。
2、关于市场边界的确定与三类顾客的划分中,指出大多数企业容易“画地为牢”——自己圈定目标市场与目标顾客,而蓝海战略却是动态的看待自己的市场与顾客,突破惯有市场的限制,将非顾客转变为顾客。
另外,作者认为蓝海战略与差异化竞争的区别在于,前者摆脱竞争,后者仍然身在竞争中;但书后面部分也指出摆脱竞争会是暂时的,因为可能会面临模仿着的进入,这是就需要开始新的蓝海战略。个人认为,如果作者说的这个逻辑成立,那么在此所指的“战略”,其实是竞争“策略”或者“战术”而已,“蓝海战略”只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而以;因为只有长期、不轻易改变的公司方针,才可以称之为“战略”。
归根到底,江core的那句有关创新的政治口号是对的,对追求优秀或卓越的企业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