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你升职加薪必须具备的三个能力
昨天我们公司的实习生问我,你实习的时候工资是多少?这个工资又持续了多久。我回想实习期,当时应该是1200每个月,但只有一个月,第二个月开始,老板说我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于是开始加薪。我当时并不满意,初出校门的学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工作。就像这个实习生,他在学校学习的是造价专业,现在做测量员,而现在想学习财务。
我问他,测量员的工作你实习了一段时间也算有了经验,为什么考虑转行?
他说,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又问,那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
他一时也答不上来。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一时之间并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想从事什么职业,适合做什么工作,往往需要切身体会,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像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之后真正从事这个岗位的人很少,有些是真的做了会计但发现不喜欢,有些是很喜欢但是不合适。有些人选择转行,有些人选择考研深造。
但,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再次找工作你依然会陷入这样的心理当中。有些人考研只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压力,但是两年之后你还会面对同样的问题。工作越久,就越能明白,企业在聘用你的时候,看重的不一定是学历,是对你综合能力的考核。学历可能也只是一块敲门砖,最终决定你升职加薪的,是你的个人能力。
而这个能力是什么呢,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就够了吗。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所做的工作,一定不会是普通职员“干活”的那一个。
日本瑞可利职业研究所所长太久保幸夫在《12个工作的基本》中说“财会知识、市场知识、人才管理知识、经营战略的主要谱系、风险管理知识、商法基础知识、经营哲学、业界内外的相关人脉等等,只有具备这些,才能成为合格的经营干部,否则只能停留在科长、部长水平。”
可见在工作中,除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还需要掌握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保持工作主动和积极性。
在《12个工作的基本》一书中作者太久保幸夫总结了三种能力,具体如下图:
-
用行动表达真诚,包括对自己。
2016-08-28
用行动表达真诚,包括对自己。
在恋爱的关系里,你有没有对对方失望过?
在自我追求的道路上,你有没有对自己失望过?
有的。
失望,是满心欢喜的期待被漫不经心的忘记给落空,是壮志雄心的目标被散漫慵懒的拖延给放弃,是疲惫,是无力。
那么,如何做到不让恋爱的另一半失望,不让自己失望呢?
用行动来表达真诚。
恋爱的时候我们都懂,甜言蜜语听多了难免会腻,谁都喜欢踏踏实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那么对待自己呢?
想学瑜伽很多年,买了装备,办了年卡,忙碌了一天下班之后却总想回家倒头睡觉;想画画是小时候的梦想,却在上学时期的升学压力之下一推再推,如今工作之后还是对色彩着迷,却迟迟没有买过颜料画笔;一直嚷嚷减肥,要保持身材,要塑形要紧致要跑步,跑了两天就累的气喘吁吁再不想动……
最后,你告诉自己是我意志力不够,天赋不足,没那种命。
那么我们来仔细想一想,就算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又能怎么样呢?人类天生就有惰性。不承认自己的惰性,总是用严格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人生岂不是会变得非常痛苦和乏味?
你想学会瑜伽,学会画画,美妙的身材这样的结果,可以达成这个结果的只有“行动”。不管你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行动的话仍然不会产生任何结果。
你别看我胖,说起减肥来可是一套一套的。我研究减肥多年,为什么没有成功,事实上说来惭愧,是因为我总认为自己没有毅力,意志力不足,天性如此,减了也不会怎么样,根本就不可能减下去……
想了这么多,却从未开始过。在日本行为管理专家石田淳先生的《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一书中,这种想法被叫做“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往往与现实不符,而导致认知偏差的原因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考方式——“自动化思考”。
“自动化思考”是人类在无意识状态中做出的思考。在我们的意识中,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会不断地产生与事情毫无关系的思考。
由“自动化思考”导致的“认知偏差”会经常让我们有“只有我做不到”“我肯定又会失败”“我天生是个胖子”“我做不到”这样的念头。
而你根本没有开始,不是吗?
我们常说,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的太多。同理,你的问题在于付出的不多而想的太多。
而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石田淳先生在《从行动开始》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叫做行动科学管理术。在行动科学管理术的理论中,一切结果都是行动的积累。好的结果是好的行动不断重复带来的,而不断重复坏的行动只能带来坏的结果。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的不是“性格”和“态度”,而是“行动”。
当你想要实现某种目标的时候,需要的不是“干劲”和“认真的态度”,而是切实的行动。
一个巧舌如簧的骗子,能够把自己没做过的事情说的跟真的一样,或许能欺骗不少人,但他早晚会露馅,因为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
那么如何做到只关注到当下的行动中去避免自动化思考的误区中呢?
《从行动开始—自我管理的科学》中石田淳先生给出了几个方法:
1、设置好具体的目标,从小习惯开始
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具体而详实的目标,总是将模糊不清的愿望挂在嘴边的人,只会抱怨现状,而从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更确切地说,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
行动科学管理术只承认符合“MORS法则”定义的行动。“MORS法则”包括以下因素:
M=Measured(可测评)
O=Observable(可观察)
R=Reliable(可信任)
S=Specific(可明确化)
只有当行动符合“MORS法则”时,人们才会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行动”。开始与坚持不同,开始的目标是马上取得结果,只要可以获得微小的成就感,就可能更主动地去做。就像跑步久了的人不跑就不舒服一样,你只要跑起来,就会享受跑步之后带给身体的轻松愉悦感,从而会让自己再次穿上跑鞋,跑起来。
2、避开失败带来的压力陷阱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们往往口号喊的响亮,在短时间内看不到结果的情况下又容易懈怠。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避免“认知偏差”的思维陷阱之后,我们要想办法克服,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记录自己的行动表现,以此来“量化”行动。
不要冲动,保持理性。
不要主观,保持客观。
不要抽象,保持具体。
3、认同自己,相信人生是一种必然
当你百分之一万分相信时,相信都会成功。这种“能成功”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在培养好的行动习惯和改变人生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自己成功过的经历:相信这时候你就会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了;
第二:替代性经历:虽然我没有做到,可是有人做到过,相信我也可以做到;
第三:语言说服:即便自己没有自信,可是身边人鼓励说:你能行!
第四:情绪和生理的变化:由成就感和喜悦导致生理状态的变化。
当你“感觉”自己做不到的时候,不妨试试上面这四种方法来试试,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每个人都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这是一种人类的天性。想要将好的习惯坚持下去,你需要的不是意志力,而是养成习惯的诀窍和方法。而石田淳先生的行为科学管理方法被包括美国太空总署和波音公司在内的六百多家公司采用,在美国的企业界创造出绝佳的成绩。而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光靠意志力是不行的,需要科学管理自己的行动,才能达到目标。
-
人脑天生有缺陷,导致错误的决策防不胜防。
2016-10-13
规避错误与风险需要注意的4个方法
我们常说某个人运气真好,从小学开始到工作,顺风顺水地读了好大学,学了好专业,最后进了好公司。除去与个人努力分不开的坚持之外,还和他本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的决策有关。
之前我读过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P·罗宾斯在《做出好决定》一书,此书告诉我们,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大学选专业,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由我们细小的选择组成的。决定塑造生活。而作出决定与呈现结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无法改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气,但,作出决定,我们可以更加理性,是可以主观塑造的。
由美国悉尼·芬克斯坦(Sydney Finkelstein)联合英国乔·怀特海(Jo Whitehead)和安德鲁·坎贝尔(Andrew Campbell)三位管理学大师,均致力于研究“决策为什么会失败”而著作的《避开错误决策的4个陷阱》系统讲述了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大脑的思考,影响决策的原因,规避错误决策的方法。可能我们会觉得,欸这也太麻烦,吃个早饭穿什么衣服都要考虑这么多,实在太累。但,我们该明白的是,人生就是由每一个不被注意的细节组成。一个人,能够把细节做到精致,他还能差到哪里去?
首先,大脑在做出决定时,在想什么,什么因素会影响一个人最后的决定。一个人在面临一个新的情况出现时,首先会想到他之前的经历,他的成长环境,过去经历,处理经验,处理能力以及思维情感,都会对结果构成影响。不要否认,过去的经历和成长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你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情况下,对你产生影响。这种类似经验的情况,在大脑中呈现影响决策时我们称为模式识别。
但需要讲清楚的是,这个影响,有可能出错:我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结果被证明是错误的决策,而是那些在提出时就是错误的决策。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辨别错误时我们不做事后诸葛亮,而是寻找那些当时人和冷静分析都能得出其是错误的结论的决策。 当坏运气和预计风险都会导致糟糕的结果,尤其在商业和政治领域,由于不可避免的风险,深思熟虑后的理智决策也可能带来糟糕的结果。而有时候,是时运不济。
导致决策错误的因素有两个:一个人或是一群人判断失误,而决策流程未能得到纠正;另外一个就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当决策被讨论的时候,错误的观点未能得到暴露和纠正。
模式识别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根据以往的情况作出决定,但也会发生意外。
假如我们面对的是不熟悉的信息输入——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似曾相识的信息——我们会以为自己辨认出了什么,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把这叫做误导性经验。
我们的思维在我们接受信息之前就早有判断或是决定先入为主,而之前的判断和决定与当前的情况如果不适应,就会破坏识别的能力,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为误导性预判。
另外还有不适当的个人情感和不适当的个人利益这两个方面,来影响我们做出决策。
所以,在面对这四个影响决策的陷阱时,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防御策略来规避风险。《避开错误决策的4个陷阱》里给出了四个方法来教会我们更好地拥有好运气:经验、数据和分析;辩论和挑战;管理;监控。
一、经验、数据和分析
数据和分析多用于商业中,在商业中,有许多用于收集数据,扩展经验的方式。有了这些,在于客户谈判,面对领导的突然决议,市场调查都可以有力地说服他们理性思考,理性判断。当然,有些领导会有情感的牵绊,数据带来的经验或许没那么明显,我们需要的就是一场具有挑战性的辩论。
二、辩论和挑战
无需紧张。任何公司在面对新的决议时都会有事前讨论,这关系到公司的运营与发展。在大型的组织中,精心策划辩论和挑战的典型方式就是组建决策团队。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强有力的挑战。在决策的过程中,如不能或不会移除受到影响的决策者是常有的事。而有时候,显著降低风险,避免做错决策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强大的管理过程。
三、管理
成立管理团队来审批决策团队所提交的建议。管理团队是很重要的支撑,用于否决任何决策团队已经通过的错误决策。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错误决策的产生。
通常是由独立非执行董事或者受托人进行,以此来增加决策过程的客观性。在制定任何重要决策时,考虑一下管理都是很有用的。与做决策不想管的人遇到错误提示的时候,他可以很客观地说不。
然而有时候即使是管理过程也不甚强大。这可能是因为管理团队没有具备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或是管理团队不够强大,不能提供足够的挑战。
这样的情况下,最后的防线就是增加对前期决策过程的监控,其目的在于改变未按计划发展事务的发展过程。
四、监控
监控的过程事实上就是决策的过程,能够鼓励决策者在提出建议前进行细致的思考。监控对于快速修正错误决策也有帮助,例如,如果早期表现令人失望的话,后期投入的可能就会减少。
额外监控是最终的防弹墙:用以抵挡做出糟糕决策的最后一道防御措施。
标准的成立决策的过程应该是简单的,减少花销且建立尊重。应该根据具体需要,将防御的措施添加进来。
人脑天生有缺陷,导致错误的决策防不胜防。成功的决策难以模仿,关键在于如何避免错误决策陷阱,如果找到病根,对症下药,则错误决策的概率则会大大降低。
回到开头的话,决策的产生是决定的开始,它帮助我们规避风险,降低失败的概率,理性地分析,但,结果不容掌控。所以,理性、客观地看待运气的来临。
-
不想开始也难以坚持,怎么治?
2016-04-30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
仅仅长了3cm,
在第五年开始,
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
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
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
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相信这段话对于你来说并不陌生。可读完之后你采取行动了吗?
你是否也是和我一样,想要减肥,节食加运动了三天以后就放弃?
你是否也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看原声电影美剧,跟着APP记单词,不到一周就坚持不下去?
你是否也常常暗暗鼓励自己,要坚持写小说,读书,不到半年又没有下文?
为什么我们可以做到每天刷牙如此轻松,建立一个新习惯却很难?
在日本古川武士的新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是这样解释的:你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而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则会视为是一种威胁。
因此,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持续,最后导致失败。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怎么坚持下去?
古川武士在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将坚持一件事分为三个阶段: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而大多数人,如同竹子生长的前三年就熬不过去了。也就是书中给出的反抗期,即“三分钟热度”。
关于这个问题,想起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嗑瓜子可以持续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但看书却不可以?
最佳回答一语中的:人做事情,都需要反馈,反馈周期越久,感觉上就会越困难。
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嗑瓜子,只磕不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然后再一次性吃掉,是不是过程就有点无趣了?同样的时间跨度,同样的瓜子数量,原因为何?
因为反馈周期拉长了。
所以想要坚持长久地做一件事情,毅力是不可靠的,热情也是不可靠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坚持下去呢?
我们来看古川武士先生给出的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目标
首先,在反抗期,也就是你的心情充满热血,热情万分的你开始养成一个新习惯起初的几天里,身体所带来的反抗,我们需要:合理的目标。
如同“婴儿学步”一般将小事情做好。绝不勉强,从小处开始行动。0和1之间的距离与1和100之间的距离大不相同。以专注的目标来提高动力,但绝不能打乱习惯的行动节奏。
领导让你我写企划书,一想到200页那么多的企划书,就觉得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可是先从小事开头,先写出封面,再列出目录,是不是心中就有了轮廓?这样看起来企划书就没那么难写了对吗?
不必要一下子就成为百万富翁,畅销书作家,但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压力也会较小,动力也会更足。
二,欢迎意外的发生
然后,就到了不稳定时期。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受到外界的影响。下班同事的聚会,周末朋友的来访,甚至天气的狂风暴雨都可能打乱你的计划。别着急,试试“弹性机制”。平时读书一个小时,因为加班太晚又太累,或者心情低落,只读半个小时也可以。这并不是一种宠溺或者偷懒,而是为了培养固定的行动节奏,弹性地培养习惯。
如果意外常常发生,打断计划,就会产生自我厌恶或无力感,继而提不起劲,最后就容易失败。这样“弹性机制”就能更好地帮你完成计划,养成习惯。
三,建立效率手册
建立效率手册可以更直观地面对计划的完成情况。清晰,明了,有效。
如同“嗑瓜子效应”,有些习惯的养成,短时间内并不能直观地看出效果,又或者忘记了到底做没做过,效率手册可以更好地帮助你展开计划和完成。
四,给自己建立一个奖惩制度
建立奖惩制度,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动力。
通过奖励的力量,突破眼前的困难。奖励不仅仅是自己给自己买礼物这么简单。你也可以告诉你的朋友,获得称赞;又或者在开始之前,给自己一个小小的仪式感。这都是很好的奖励模式。
同样,在没有坚持下去的时候也要给自己一些小小的惩罚,以告诫自己,推动行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自己无法坚持下去的问题是一种难以改变的缺陷。读完这本书,让我相信,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也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聚焦于更加普遍,更加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你总是半途而废——培养习惯是否有科学的方法。
从“婴儿学步”开始,让我们将一件事情认真做下去,不仅仅是靠着热情。
-
失败怕什么,我年轻!
2015-05-23
“年轻就要去尝试失败,可真正的失败无比苦涩。你要做的,不是豁出去失败,而是尽可能避免。”看完这本书回过头仔细的咂摸这句话,才明白年轻不容易。我也是个年轻人,虽然心里没有轰轰烈烈的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想法,但对创业,心中总是有些期许,也会想成功的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我,按部就班的工作是不是缺乏生活的精彩。
《创业,生与死》这本书,作者从1984年的电话穿线事件到1997年公司破产。详细的介绍了他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真实的记录,也是作者对自己公司破产的反思。读过这本书,我也在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作者的故事。年轻,是共同的话题,二十多岁的年纪,如何才能避免失败,我谈一下自己对年轻的认识。
一、年轻,有想法,就要付诸行动
创业的念头每人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行动。书中的作者灵光一闪,从生活中最简单的电话聊天入手,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了IT届的传奇人物。你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偶然的,是抓住了机会。但你的想法都没有实施,你怎能断定它一定是失败的。不要被困难吓破头,因为年轻,你要给自己的想法一个机会,让生活区检验它。
二、年轻,贵在坚持
一个在游戏事业中顺风顺水的人,因为自己感觉对工作没有兴趣,就转身投入到别的行业。纵然板仓雄一郎在转行后获得了成功,但我还是不支持他的做法。猴子下山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作者的成功只是个例,作为年轻人,你缺的不是想法,是坚持的精神,是一条路走到黑的勇气。今天很残酷,明天很美好,只有咬紧牙关坚定的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三、年轻,更应看清楚自己身边的人,明白自己该做的事
书中的作者想法层出不穷,庆幸的是,大部分的想法是对的,再加上他做的是垄断性质的新兴行业,他在前期收获了巨大的财富,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总经理。但我不觉得他是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年轻,容易相信人,年轻,容易为所欲为。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楚身边的人,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约束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年轻,是放低姿态,从容为人
岁月如酒,愈久愈醇,人生也是。四五十岁的人接触起来让人觉得更放松,更舒服。年轻人,留给别人的总是张扬、狂妄。工作中的板仓雄一郎年少有成,所以不接纳别人的意见;生活中的板仓雄一郎年少多金,换汽车,换美女,换更好的生活。追求当然没错,但是年轻最可贵的是虚心,是认识自己的不足,是对生活有节制。
年轻,多的是岁月,是经历,少的是经验,是阅历。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没有错,但我们要明白自身的不足,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