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给我的一些感想
2017-04-16
关于本书的一些收获
1、学习的目的
财务还未达到自由之时,学习不可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而不顾及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学习的方向
学习并不是遇到知识就学,而是先明确是否属于当前关注的知识范围。毕竟,知识只有在得到应用时,才有价值。学习之前先作排除,否则一不小心迷失在所谓的“知识”的海洋里。
3、学习的内容
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显性知识),更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形成自己的经验(隐性知识)。
人生有限,不可能经历很多,所以一方面要珍惜自己的实践和经历,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向他人或前人学习经验。
经验往往由于各种原因,难以显化,写成书。有些是不愿意写,如涉及个人或公司竞争力的经验,灰色经验等;有些可意会难言传,如老中医的经验。
4、获取内容的方式
优先选用耗时少,知识密度高,来源可靠的学习内容/方式。
关于显性知识。我为了找知识管理相关的内容,上网看了不少零零散散的网页,下载了音频讲座,但这些内容的知识不成系统,知识密度也很低(最大的感受就是娱乐性高于传播知识)。这些全不及一本对症的书来得实在。
关于隐性知识。如果有相关领域认识的人,当面请教下或打个电话,或许比网络论坛向人请教来得好一些。
5、知识保存的注意事项
知识的整理有两个极端。
1)从不收集整理,要用的时候找不着;
2)觉得“可能有用”的统统收集整理,浪费大量时间。
别忘了初衷:掌握知识,并用于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知识管理软件
可以用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Xmind)作读书笔记,在全书的把握和吸收上可以起到较大的作用。
当作某个主题的阅读时,把知识用笔记软件(evernote、onenote)收集整理起来。
看某个领域的第一本书,大脑会遇到很多冲击,看到后面慢慢的就少了。所以收集知识时先放到Inbox(收入)文件夹,过段时间整理时,觉得领会了就删,要保留的移到Pending(暂存),当这个主题阅读结束时,对Pending文件夹进行整理,没用的删,有用的放入Archive(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