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2014-01-18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出自电影《美食,祈祷与恋爱》,朱丽叶罗伯茨坐在意大利的一个露天餐桌上无比享受地品尝一盘鲜美多汁的意大利面,那跌宕起伏的意大利歌剧旋律和嘬嘴吮吸面条的声响浑然一体,朱丽叶一脸享受和饱食后深呼吸的舒然。
书里序言里写到:美食带来的是一种情怀,一段回忆,一片乡愁,一种人生。你生气时,它能充实心腹为你解忧;你分手时,它能默默入心抚慰心灵;你想家时,它能治愈所有的孤独与无助。独自一人的夜晚,哪怕只有一碗升腾着热气的汤面,也足以温暖今后的人生。而文里meiya也写着:萧伯纳说:没有一种爱,会比对食物的爱更真诚。我想没有哪一样东西会比食物更能恰如其分地安慰人心,如果有,那就是爱,只有爱和食物同等分量,不分伯仲。
昨夜梦见娘子,我在这边正忙着,她也在那边加班,两人突然决定要见面一起去吃烧烤,我于是马上下班回家收拾,一边打扮一边看她那边发来的信息:加班呢,还有40分钟就到了。我一边疑惑:东北到我这只需要40分钟吗?这飞机也太快了。但是梦里也没有细想,我赶到约好的地方一边开始烤一边等她,时间过了很久,看着烤架上滋滋响着的鳗鱼卷,肥牛和各类肉,欢喜的等着,最终她没有来,我醒了。突然想起我们5个一起去吃的锅包肉,蛋黄焗南瓜,饺子,水煮鱼,麻辣烫,一起在宿舍做的火锅,一起去重庆路吃的自助烤肉,怅然若失。
闺蜜之间相约,总少不了吃的。经常会说:我今天在哪哪吃到了XX,特别特别好吃,下次你来了我带你去。能在享受美食时想到的人,必是至亲至情,仿佛一起品尝了那美味,便有了共同美好的回忆,将来看见那食物,并不一定记得在哪吃过,但肯定会想起:我和你吃过的呀!
我是一个对美食触感不是特别强烈的人,若指望我说出各式地道美食及做法,极不现实。我对食物并不挑剔,爱吃的会一直吃,不爱吃的坚决不去尝试。也许是因为自小家里对吃的并不过分讲究,所以每个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都会说:他们家(先生家)可会做好吃的了。因此逢年过节,也多是姑爷们下厨,不过在先生家吃饭时,亲戚们总会问:你们俩在家是谁做饭啊?我总是很囧,只好说:我们都是在单位食堂吃。免得他们会以为我总欺负他似的。幸而先生也不拆穿,也总是帮我打圆场,偶尔我纠结着不知道怎么回答时,他就帮我答了。
我一直觉得,对美食有研究的人,一定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这样,他们才有心情去忍受油腻腻的锅台,呛人的油烟,杯盘狼藉和尝试新的美食带来的一次次失败。我断然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自己吃饭时,一个西红柿,一个鸡蛋,一把青菜,一抓面条,就吃得不亦乐乎,吃饭于我,只不过是解决温饱,要上升到享受,也很难。
但首次去先生家,那满桌的东坡肉、酸菜鱼、酸甜猪脚、炸排骨、白斩鸡、柠檬鸭、还有各式酿豆腐酿苦瓜酿青椒,着实吓了我一跳,这是饭店的水平啊,怪不得他总是说等老爸退休了,无聊的话就开个餐饮店。然而过节吃肉吃多了,我只对那份白花菜皮蛋汤情有独钟,那甘苦的味道甚得我心,于是屡屡举筷。当时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几个月后再回他家,当时还是准婆婆的婆婆拿出一大篮子的白花菜对我说:上次看你喜欢吃这个,这次买了好多,不够还有呢,顿时觉得非她儿子不嫁。
中国人对人的喜爱和尊重,多是体现在食物上,所以老人和儿孙们总是相互夹菜,所以《舌尖上的中国》会如此受欢迎,看着那么多人感恩于亲手摘到的果实,感动地嗅着酒的香浓, 会感动大过食欲。若一个人愿意关注和迁就你吃饭的爱好和习惯,想必,是真心实意的爱着你吧。
很久以前听过一句话:要想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必先抓住他的胃,爱一个男人,就愿意为他洗手做羹汤。不过我想,这对女人也同样适用吧。食物和心的关系是否重要到这个地步,不得而知,但热腾腾的饭菜,对于一个在外面为生计奔忙身心疲惫的人来说,一定是莫大的安慰,这份安慰就像一个熨斗,将不安、躁动、冷冻的心,熨得平平整整,妥妥帖帖,温暖舒坦。而做好这份食物,想来,也需要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