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为了应用
2015-06-14
平时一本书我最爱看how的层面,因为简单操作出成效。
而这本书却从why,what层面给了我启发,尤其是后面的共享、使用和创新。
一、共享
人不得志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不错”,而不是别人认为你不错,知识共享做的不够,没有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
共享也是审视自己的知识获得情况,表达的出来,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掌握。
共享的三个层次,从身边的同事朋友(3-5年)到专业领域的论坛社区发布观点(5-10年)再到社会公开媒体、个人品牌(10年+)
二、使用
知识只有被使用了才是有意义的东西,正确的使用知识,才能让优势发挥出来,体现个人价值,助于个人发展,拥有市场。
知识的三个使用途径:与任务和项目结合、转为专利、产品化。
最后一个是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考虑的是市场价值,是利用最大化的途径。
三、创新
知识工作者90%的创新其实都是重复工作,因为这些知识在内部或把外部早已存在了。所以创新的前提必需是做好学习,学习是创新的成本最低的方式。了解曾经有什么,充分掌握,创新才会更有价值。
知识创新的最大动力是需求,沉溺于现状,很难有知识创新。
这里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工具:《奥斯本检核表》, 在需要创新的时候,通过75个问题提问,用多向思维和提示引发思考,克服思维的惰性。
总体的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更深的了解是”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只是达成目标和快乐的工具,转动和调动起来的知识才能更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