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我们应该这样认识互联网、数据和计算
2016-10-31
互联网的世界里并不缺少鸿篇巨著,既有凯文·凯利的烧脑三部曲,也有克里斯·安德森有关长尾市场的思考。但在今天,王坚博士用他欢快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世界的另一个视角,那就是——在线。
“在线”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直到今天还有一些网站选择用“某某在线”命名。尽管这样的做法已经略显土气,但王坚博士认为在线正是互联网的本能,并创造型的提出了在线三定律。
定律一:每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
定律二:每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流动;
定律三: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都是在互联网上可计算的。
同时,王坚博士认为在线三定律可以判断一个新事物是否符合未来。而在《在线》一书中,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互联网、数据和计算这三个在当下炙手可热的名词呢?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是创新平台
什么是基础设施?王坚博士从三个角度来诠释了这个问题。即大规模的使用,成本和便利性。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王坚博士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当八达岭高速出现的时候,它还算不上是基础设施,可当八达岭高速成为京藏高速一部分的时候,终于成了国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20年前发一封电子邮件的成本高达六七千元,今天发一封电子邮件的成本几乎能够忽略。互联网几乎把所有的硬件、服务和人连接在一起,
如果问有什么东西可以和互联网相比,王坚博士给出的答案是火,火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互联网的到来则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创新的方式。
数据是生产资料,是自然资源
数据本来就存在,并非是互联网出现后才有的,但互联网出现后,数据的沉淀和利用变得更容易、更自然、成本更低。也就是说,互联网加快了数据沉淀的速度,形成了大数据,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数据也把这个世界引向了又一个未知且充满诱惑的地方。
不得不佩服王坚博士的学识,从MH370的失踪事件到卡内基基金会1965年成交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读者为数据的伟大充满敬意。搜集来的是信息,沉淀下来的才叫数据,在这些案例背后,王坚博士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数据就像是煤炭和石油,就是这个时代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王坚博士对数据的价值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数据在线后,我们就像在哥伦布时代发现了新大陆,需要做一次新世界的移民。
计算是公共服务,是能源动力
数据不是天然有价值的,就像路上的一串脚印,在没有被数字化、被计算之前,它就无法产生价值,而你在网上的“足迹”也是在计算之后才有价值的。王坚博士的这一比喻很好的解释了互联网、数据和计算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的崛起进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首次把电变成了公共服务,因为电才是那个时代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驱动力。互联网沉淀了庞大的数据,需要成千上万台的计算机来完成数据的计算,这时计算就成了新的公共服务。
在《在线》一书中,王坚博士这样写道:阿波罗飞船的导航计算机只有12300个晶体管,iPhone 6的处理器却拥有超过16亿个晶体管,数量上二者相差13万倍,计算能力相差了1.2亿倍。无疑,计算的跃进式发展是惊人的,特别是云计算到来之后,出售计算能力更是成了一种生意。
在王坚博士看来,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计算变成公共服务,这三者结合裂变的结果出现了计算经济,这是在线时代的经济。
当然,这里节选的只是王坚博士的部分观点,读完《在线》这本书就像是和博士进行了一场深谈。书中所阐述的不只是阿里巴巴的技术图景,更是对这个时代和未来科技走向的深思。如果你对万物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缺乏整体的了解,《在线》是一本不错的科技读物。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微信公众号:sp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