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学术的科普书
2015-01-11
这本书是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的节选,主要有三个主题:偏见,攻击行为,冲突和和解。
第一章首先从偏见现象引入,分析了偏见的社会根源、动机根源和认知根源,最后以偏见的影响结束。就像认知根源中分析的那样,偏见这种东西存在于人的思维方式中,有捷径就会有人去走,想要把这种思维方式消除,就像“拔掉大脑里的桩”一样费劲。但是反过来,如何利用这种偏见去借力借势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第二章攻击行为中,分析了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媒体(电视,色情和暴力文化,电子游戏)都使得人们对于暴力愈发脱敏,攻击行为的出现频率也随着媒体的发达而变得更高。群体也会将个体的暴力倾向放大。
第三章冲突与和解在一开始就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军备竞赛的例子:都认为自己是爱好和平的,都希望能够解除武装;同时认为在对方武装时自己不能解除武装;同时总会指责对手,你们有武装力量只是为了称霸。民主国家甚至还会有种“对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打过去一定会受到民众的欢迎”的错觉。
在分析了冲突的来源之后,作者提出了四种和解的方法:接触、合作、沟通、调和。第一种方法适用于起源于互相不够了解而导致的冲突;第二种方法引入了外部的威胁,使得冲突双方必须合作以解决问题(911事件后的美国总统支持率),或者也可以引入一个共同的目标,引导双方合作;沟通则是个人和团体处理冲突最常用的方法,包括谈判,调解和仲裁。
看完以后觉得总体而言,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引用了各种心理学经典的实验(囚徒困境,公地悲剧,津巴多什么的我这个学工科的都已经能不看书复述),读来很有启发。就一个选题而言,觉得还是有些问题。
看后记就知道,这本书想要以更通俗的方式包装学术内容,做成人人都可以读的名著。内容节选自很受欢迎的《社会心理学(第8版)》的三个章节。我没有看过原书,但我猜测,原书这三个章节目录,或者说框架应该和这本书大同小异,学术范儿还是很浓的。
书名用了萨特的”他人即地狱“,寓意很好,也涵盖了偏见和冲突这两个主题,但是作为书名,觉得还不如下面的哪行”人际冲突的起源与化解“更直白。前面也说了,要做”人人都可以读的名著“,这样的话,首先得有一个人人都可以懂的书名,有寓意当然好,很哲学范儿,但是不一定最合适。和书名的半遮面一样,内容也是半专业的写作方式,尽量拿掉了太专业的东西(因为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但我基本都看懂了,所以应该没有太专业的内容)如果没有舍弃原有的结构,内容的取舍应该也比较困难。
如果真要做大众读物,不如把内容打散,以点带面,每个主题放数篇专栏文章式的内容,不在乎结构完整,在乎的是实际阅读体验,在较短的篇幅里把一个问题说透,读者更容易有被点醒的感觉,阅读起来也更有快感。从这一点而言,中信的那本《清醒思考的艺术》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