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之外
2017-01-15
我算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才读到了这本书。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的正本,主要还是鸡汤文;第二部分是一个小册子,主要是介绍作者正在使用的整理笔记的方法和系统。
……丑话还是要说在前头,与其说是书评,我个人觉得这更像是我自己的读书笔记。带了许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在里面,不免缺乏一定客观性和有失偏颇,还望见谅。
最初吸引我去读这本书的,大概还是它的标题“你总是太相信努力”。我是一个不怎么相信努力的人,所以这无疑是一个很对我胃口的标题。而它的副标题“除了努力,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则是问出了我想要问的问题,所以我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了这本书,希望它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除了努力之外,成功还需要方法论的支持、对形式潮流的判断、对资源的发现和有效利用,以及对成功内在逻辑的掌控。”
这是作者阿何给我的,一个比较官方的答案。
那么,还有什么吗?
我在一个个鸡汤故事背后看到的,除了这些,可能还有一颗执着追求成功、甚至到了倔强地步的心,以及,抓住机会的本领。作者曾经不止一次的在书中提到,他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他只不过是用对了方法,还有,他足够倔强。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努力”,但作者本人却认为这是一种“坚持”。而“努力”与“坚持”的本质差别是,“坚持”的人有正确的方法、有明确的目标。在我看来,作者的确是一个厉害的人,因为他更有能够抓住机会的本领。他看到了潜在创业的机会,看到了微信公众号发展的机会,并且能够抓住它们,加以发展,这个才是真的靠努力没有办法达到的事情。
所谓鸡汤故事,就是你看完之后会会心一笑,但是并不会记得故事内容的……故事。所以这里,我对其中很多故事都能产生共鸣,也能在读完之后感慨“这就是人生”,但它们却没有在我的脑海中停留很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认同和不认同的某些作者的观点。
「有个网友总结得特别好:直到走出社会,你才会发现无论哪个方面都有比你牛的人,无论你哪个方面很牛都有在这方面比你更厉害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你厉害。」
和作者一样,这句话我“深以为然”。这个时候,你是真的不得不认命,因为有些人就是生来比你高了那么一等。但是所谓的认命,并不是说你因为比他们差你就要消极的面对这个事实,而是你要学着认清这个事实后,摆正自己的定位,用积极的心态去追求自身的上限突破。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虽然并不像作者身边那些大牛一样起早贪黑,每周7*12的连轴转,但也在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效率杠杠,该休息的时候彻底放松,不去瞎操心。不说90%,我觉得,我至少比80%的人要努力过日子,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意义。但就是有那么些人,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接触到的知识面不同。你可能花了一天才收集到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每日耳濡目染的事情。比如说,为了某个装逼的小说角色,我花了一天时间去收集知名跑车信息;而对于一个高帅富来说,这些信息可能就是他无意间接收了,然后便他脑海里留下了。那么就这件事情来说,可能我们付出的努力就是不一样的,但最后的结果可能差不了多少。对于这些先天的优势,说不嫉妒那是违背人类天性的,至少在最初的那一瞬,多少还是有些杂念的吧。只是想开了之后,就会发现,总有些方面,你是会被别人嫉妒的。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认清别人,也认清自己。
「自然的打车理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
1.坚定方向。 "自己选的路"代表的是自己选择的方向。不管是跪着走完还是打个车,都有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要坚持下去.
2.提高效率。 打车的速度肯定比走路快,比"跪着走"更快。这背后代表的,是提升效率的思维。
3.换维竞争。 "想尽办法打个车",还包含换维竞争的思路。所谓换维竞争,是指解决同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种可能办法的。因每 个人的嘉赋、资源、背景不同,最适合自己发挥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有所 不同。当在同一个频道上无法趙过竞争对手的时候,不妨思考下是否有另外一条赛道",在不同维度上实现弯道超车。」
这一段就是在上面“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怎么做出“努力”。很多人能够做到前面两条,对于第三条就比较缺乏,而真正重要的可能就是第三条。因为当你真的陷入困境的时候,“坚定方向”只能让你钻牛角尖和在死胡同里打转,而“提高效率”不过是让你死得更快而已。
「第一步:想清楚这件事情是不是你真心想要去做的,你是否能够承担。如果不能承担,一开始就别动"我要做"的念头。
第二步:将你的目标拆解成多个小任务,将很难的问题变为多对没那么难的小问题,再去思考解决这些小问题的方法。
第二个不一样,是普通人思考"我应该如何把事情做成",而成功者思考"我应该找谁和什么资源帮我把事情做成"。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必然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多线思维的好处在于:不同解决方案需要的资源、方法往往是不同的。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尽如人意,计划赶不上变化。一旦原有解决方案因外界变化而不适用,单线思维者只能因为准备不够而陷人困境,而多线思维者往往能 迅速组合出新的解决方案。 」
其实说到底,还是要先确定自己的选择,再来就是化繁为简,逐个攻破。之后才是方法论,我要怎么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以及我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来做这个事情。
「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活,有两种智慧的应对策略: 第一种是真正接受不如意是生活的常态,从而得到内心的平静。 还有一种是奋力去改变,同时做好承受一切艰难困苦仍然可能失败的事实最大的悲哀,是既没有勇气去改变,又不甘心于当下。」
作者的态度是很积极的,却是大多数人难以做到的。生活的不如意的确是常态,但要谈改变又谈何容易。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内心平静的同时,创造一点点不一样的东西。这就会成为作者口中的"斜杠青年",或者是自己心里的斜杠青年。他们并不追求能在第二职业上混得风生水起,只是想给自己不如意的生活增添哪怕一点点的色彩。所以作者后面一竿子打死一群斜杠青年的说法我并不以为然。
「努力是个很虚幻的词语,我更愿意把它拆解为两大部分:专业化训练和长时间坚持。 」
后者容易,前者却可能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有摸到窗框的东西。随着网络的发达,可触及的资源的确在以几何倍数的增长,但同时筛选这些资源所浪费的时间也是过去的很多倍。什么是“专业化”?百度,谷歌,还是各大教育机构?
「我理解的爱,可以要求也应该有回馈,但更多的是给予而非索取。 也就是说,爱是用来要求自身的,而非限制他人。」
附议。看不惯那些以爱为借口的索取和压迫,即使从心底里明白那些人可能是真的为自己好,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讲道理就能解决问题的。
「做销售,就是要尽力去搞定所有客户,这是说你应该具有的工作态度:努力、勤奋,尽力做到最好。
永远不要妄想搞定所有客户:不管你多优秀,都没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只要能服务好尊重你、认可你价值的人,足够了.
如果有一个人恰好能迎合所有人的喜欢,那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这个人本身有着人格分裂;二是所有人都装作很喜欢她的言论。」
之后说说几个我不怎么赞同的地方吧。因为这几个观点铺得比较开,就不大段大段引用了。
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说,一个事业有成的老板老李每年都请同学一起吃饭,每顿都是几万块。有同学发消息跟他说:老李你发达了,我也很高兴,不过也没必要年年都回来炫耀吧? 老李就收到了一万点伤害,觉那几万块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远远未达到炫耀的程度。作者认为“从某种程度讲,有些人已经脆弱到发展为"被迫害妄想症"。面对这种人,你光低调没用,想躲都躲不开。”其实我认为,故事里那个发短信的同学已经属于作者口中“不会说话”那一群了,因为做人太直爽。更多的人,可能是心里憋着没有说出来吧。可能有些同学真的过得比较艰难,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当然我也承认有人爱贪小便宜。在一个同学聚会上,不应该有老板和打工仔的区别,大家的身份平等都是同学。如果你真的考虑到那些艰难困苦的同学,你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档次偏低的地方聚会,毕竟大家最初的目的只是见见朋友,吃喝只是其次的。只要费用合适,每个人AA,相信也不会有人有什么意见。
还有一个鸡汤故事是说,那些整天玩游戏的人向作者讨教时间管理的方法。我清楚明白地知道,想要把1个小时当成2个小时用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要知道,上帝真正做到人人平等的只有两件事情:一是给了每个人生存和死亡的权利;二就是给了每个人一天24小时。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不想多加评论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怎样使用时间的方法。作者不应该因为有人贪恋游戏就觉得那是不合适的,毕竟也有人靠游戏过活,也有游戏账号卖出天价的案例在前。
三是关于“讲道理”。“凡事都要讲道理,其实是最大的不讲道理。”“通过讲道理能解决的问题很少,因为讲道理而失败的事情却很多。”作者在这里举的例子是恋人间因为讲道理而分手。这里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怎么样解决问题”;另一个则是“是否需要讲道理”。
首先,我要承认很多时候,讲道理的确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带来一些麻烦。原因很简单,因为对方不愿意跟你讲道理。这就好比你在这里唐僧似地苦口婆心跟对方叨叨逼了一大堆道理,对方跟你“汪汪汪”,那你还有什么道理可讲。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讲道理。很多时候,有些人即使知道事情会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他还是会选择讲道理。也许这种人在当下并不讨人喜欢,但长远来看,却不失是一个好现象。试想,为什么有人会对你“汪汪汪”就是因为他们曾经因为不讲道理而尝过甜头。换句不好听的话来说,如果讲道理不能解决问题,那也是你给惯的。
而作者所谓恋人间独特的撒娇方式,在我眼里就是作。如果你不能珍惜眼前的幸福,要靠作来刷存在感的话,那做人是有些失败的吧。
四是关于“低质社交”。作者在书中提到某狂人经常接触高大上人群,与一般人“离群”,把一般人定义为“低质社交”。归根结底,就像作者自己说的那样要“清楚自己真正该追寻的东西”。并不是高大上就是适合所有人的,同样,高大上的兴趣爱好也不是适用于所有人。至于究竟何者为高大上,何者为低俗,每个人的评判标准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你以为红酒高尔夫是上品,网络小说和游戏是次;可能有人以晋江DOTA为谋生工具,却觉得红酒高尔夫在浪费人生。说到底,人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物种,没有所谓的高低,只有合不合适,喜不喜欢罢了。而真正的“低质社交”,我以为,是那种吃饭走场交脸不交心的应酬,甚至,更惨的,连脸都交不上。
关于正文就先这样,再来说说小册子。如果不是在夹在了书里,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印象笔记的软文。
也是在这本小册子的影响下,我再次拾起印象笔记。印象笔记的优点我就不赘述了,作者说得够多了。讲讲缺点吧。
如果你不是会员,那么一个月只有60MB的上传流量,如果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和音频作为笔记主体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建议你升级成会员或者舍弃这两种笔记方式。……呵呵,两个优点就这样没有了,尴尬。
我现在正在使用印象笔记网页版来写这篇伪书评,出现了三次自动保存后出现N篇笔记的情况……也是醉了。
印象笔记在我看来比较好用的功能主要还是离线收藏(就是源文没有了之后笔记内容保存),以及碎片信息收集(可以在各大平台使用插件)。虽然这个效果在我这里还是打了折扣,因为微博的收藏办法是@我的印象笔记,会对原po造成很大困扰,所以这个功能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方便;还有就是搜狗浏览器不支持插件;以及最重要的,碎片化信息的收集是一个收集然后分类整理的工作。大多数人在收集完就以为完成了学习工作,而真正重要的其实是整理的部分,用什么工具,真的不那么重要。
这里想给大家推荐一个app,TextGrabber。如果你还在用印象笔记的话,可以试试看用这个app把图片转化成文字,应该可以帮你节省一点流量。
好了,最后说说装帧吧。这大概是我对这本书最满意的地方了,红白主色调的双封面,绿色的扉页,颜色搭配显眼却不至于烂俗。内页排版还算干净宽松,整体阅读体验还不错,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太过疲劳。唯一的缺点大概是扉页用纸有点low,这个纹路总能让我想起我高中时候学校自己印的那些练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