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读懂的市场经济学说——浅评John McMillian的《市场演进的故事》
2010-08-15
John McMillian 所著的《市场演进的故事》的强大魅力在于,完全可以让人们相信:有时候,经济学家们讲的故事比小说家们讲的更精彩。
作为一本有着深厚学术背景的书,在McMillian 的该书的数以百计的引用文献中1,随处可见《美国经济评论》、《经济学季刊》等顶尖学术杂志中的论文。如果说这是作为一般学术著作所应普遍具备的严谨写作态度的话,那么McMillian 的这本书的一大亮点便是其简明晓畅、通俗易懂的思维呈现或观点表述方式。
这本内容丰富有趣的书中包罗着一则则作者仿佛信手捏来的市场故事——从 eBay 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从荷兰奥斯米尔每日壮观的鲜花拍卖到抗艾滋病药物的全球贸易,从印度的骆驼贸易到日本东京的筑地海产市场等等,处处都闪烁着市场的灵动之光。让人叫绝的是,它做到了融会贯通,大量最前沿的经济学理论不用一个图表,不列一个繁琐的算式,便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渗透到人们对经济生活的理解中去。
具体的写作手法,亦是可圈可点:每一章节紧紧围绕市场运行中的一个问题展开层次清晰、逻辑缜密的叙述论证,同时又带有鲜明的华尔街日报体式的写作风格。
例如,为了让一个不是经济学领域行家的读者明白深奥的产权理论(市场经济五大基本要素之一),在第八章节——“为自己工作”的开头便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越南卡车“起死回生”的生动案例2。如此一来,能让读者对产权的概念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并牢牢吸引他顺利流畅地读完整个章节。不用深涩的理论分析,每个人都会明白产权对于自己和市场是何等重要了。
尽管有这么一种观点认为“学术通俗化的程度是有限的”3,但 McMillian 的这一著作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点。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他屡试不爽的写作手法是有利于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的。
原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布哈林也是个通俗化的高手。他在各种文体的“琴键”上都能弹奏自如。典型的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该书写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抽象的领域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布哈林同时是深奥的《过渡时期经济学》的作者)
于是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McMillan 的《市场演进的故事》取胜之处不仅仅是表面的文字功夫而已。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它所要传达的市场理念具有普适性。
作为苏联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大功臣,布哈林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同时也是马克思本人的看法),只有取消市场才能取消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无非是市场的普遍化。可市场概念要比资本主义概念的范围宽泛很多,市场的历史早于资本主义,是“唯一自然的经济”(McMillian语)即便是在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仍然存在农民偷偷摸摸地拿鸡蛋和城里人交换某种票据的现象。4
马克思主义中最消极的一面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看成无商品的社会,反对商品拜物教,鼓吹建立一种完整的集中的社会计划经济。通过这种做法来指导社会生活的结果,不仅不能导致社会主义,反而可能引发新的阶层差别。所以,在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促进经济发展就成了执政党保持自己合法性的主要依靠5。而市场化改革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选择。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该书如今是被允许引进公开发行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McMillian并非全身心、无条件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怀抱之中,作为知名经济顾问公司——市场设计公司(Market Design Inc.)的重要成员,McMillian所真正拥护的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运行平稳健康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本身就是制度,这个制度能否充分使用信息、达到社会的优化,本身就需要设计、需要证明。(作者认为的市场设计就是“交易的方法以及帮助交易平稳进行的其他机制”)
在这样一种被McMillian归纳为“更加现实”的市场观指导下,他概括出了让市场得以有效运转的诸要素——信息对称、诚信、完全竞争、对产权有效而适当的保护以及使第三方的负效用最小化6。而基于上述要素的市场设计,正是市场演进的动力所在。
一个在书中被津津乐道的例子就是作者和Preston Mcfee——一位垄断和拍卖领域的著名学者共同参与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无线电波频段拍卖规则的设计:联邦通讯委员会对“同时性提价拍卖”方法的采用以及一系列相关规则的精心设计,使投标者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充分,带来了数以亿计美元的收入,并使消费者和纳税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空前提高了市场效率。
市场设计是如此重要以至于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赫维茨、马斯金、罗杰-B-迈尔森哲三位在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美国经济学家。可惜的是,John McMillian——这位被美国著名经济记者戴维- 沃什誉为自乔治-施蒂格勒以来文笔最优美的、能够使“经济学跃然纸上”的经济学家——于同年病逝了。但无疑,他的著作会时刻向当下的国人昭示这样一层现实而长远的意义:因为痛切地感受到市场取向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就彻底否定市场化改革本身,这并非理性的态度。与其抱怨、发牢骚,倒不如花更多的心思去设计市场、完善市场,续写出市场演进的更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