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入血的字字纠结_接骨师之女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接骨师之女 > 入骨入血的字字纠结
于是 接骨师之女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6-03-27 22:03:51

入骨入血的字字纠结



作者照。谭恩美。眉眼从容,笑颜慈爱,那种异国情调的美,恐怕是东方人西方人都要认为的“异国情调”。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第一行,我的心就揪紧了。

谭恩美的《喜福会》曾因华裔导演王颖的电影而广为人知。母女情愫是她最擅长的主题。事实上,这原本是任何一个女人都有深刻体悟的主题,也恰是因此,变成很难写好的主题之一。谭恩美的母女故事总有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式背景。说是说“中西方文化”,其实不过是细琐如圆桌中餐、梳妆打扮、家族礼仪等细节,散密到生活每个瞬间。她的细腻,便已不言而喻。娓娓道来的文风提供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她不多评价、不多议论、不讲什么历史文化的大主题,但擅长心事和细节的交糅,是极好、极经典的小说作者。并且,是无可辩驳的拥有女性气质的文笔。

而这本《接骨师之女》,比《喜福会》跌宕太多,完全跨越了“华裔”、“移民”等两代人的文化冲突这个原命题。

好的小说历来需要“跌宕”的气质,首先,谭恩美将故事延展到三代女人:外祖母宝姨、母亲茹灵和女儿如意,这三者,完成了从北京到美国的迁移,也完成了坚强和隐忍个性的一脉相承。其次,跌宕的人物命运腾越于这本书的三个年代之中,一轮惨烈,一轮乱世,一轮隐忍。于是,在女主人公如意(露丝)的追寻中,三代女人各有令人唏嘘之处,却神秘地沿袭着某种相同点。从故事里来看,反倒是露丝这一代最收敛,个性像是在现代生活中被掐灭了,或是,像墨根本没有被研开、被润透。露丝的形象让人不得不概叹:平和的商业都市社会里,人活得好无趣致。也可能是可供对比的形象太鲜明了,茹灵的个性之张扬任性,丝毫不在于宝姨的炽烈之下,她经历着生活和身份的两番剧变,一直固执了八十年。因而我个人最喜欢茹灵的形象,怪僻而又可爱,第一人称的叙述为此增色不少。

表面看来,这是个家族寻根故事。露丝从小生活在美国,但受到母亲近乎偏执的中式教育,乃至不得不在相依为命的日子里,担任为母亲“通灵者”的角色。所通之“灵”就是外祖母,一生惨烈,在最幸福的时刻失去了美貌、爱人和家,支撑她的唯一情感便是对女儿的爱。然而这些堪称传奇的故事,露丝原本竟然一无所知!以至于掩卷而思:我们对家族究竟能了解多少?又究竟会错过多少和母亲在精神、在回忆上的沟通机会?很多人生都是在对祖辈、对“根”的茫然中庸碌而逝了。露丝终于在母亲患病前夕,抓紧了最后的机会。而这不仅仅是“过去”,了解血脉中的神秘个性,终究会改变露丝的生活。她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哪怕那是躲在博爱和宽容之下的。当母亲的病情不再是露丝个人生活的困扰,逐渐转变为情感催化剂后,露丝也明白了,该如何去爱。爱的主题,贯穿在这里的母女、恋人、姐妹之情中。而露丝更学会了如何做自己,如何做女人。

母女之情,是可以抛却外界的爱恨冤仇来细说的。女孩免不了在青春期里对母亲逆反,也免不了在步入中年后照料老了的母亲,一生中,最了解的女人,也许只能是、只该是我们的母亲。看到她们的芳华、再看她们的苍老、最后还有机会去回想她们的青春。而改变的,不是母亲的命运,而是我们自己。便终将看到未来和现实,那入骨入血的母亲的影子。

于是,作家又以舒缓哀伤的笔调让露丝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如同茹灵在字里行间追忆和宝姨共渡的童年,童年的淘气、任性,与其说将反衬出母之爱,更不如说是映照出母爱的焦急。那焦急,让宝姨自杀了;让茹灵越来越神经质。写得丝丝入扣,看得人如临其境,最后,只是心疼。心疼这三个女人在世事纷扰中,那么艰难地想要平安。甚至还不祈求幸福。只是,代代平安。

跨度既然被拉开了,作家也就有了叙述的自由度。我们会被小说中充沛的容量所迷住:传统制墨厂的传奇工艺、北京人头盖骨的发掘、接骨师的龙骨迷信、母女两代人对中国“字”的信仰、经年战乱……紧接着,就是典型的现代美国的生活,快速、杂乱、无奈、可笑、以及适度而必要的奢侈、更有华裔移民家族的传统风俗……加上露丝的个人感情生活的点点滴滴,是极具典型性的现代男女关系。这一切,都因为三代女人这条血脉关系,被圆融地串接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从容而流畅的叙事风格,我们不难想象,在这本26万字的小说中,要塑造三个让人极其难忘的女人形象,绝对是不容易的。可我读完的感觉是:几乎能“看到”那三个女人(还有个性同样鲜明的姨妈高灵)的模样,她们的习惯动作,她们的痴迷和愤恨,她们各自的装束……竟都栩栩如生,恍如在读者脑海中勾了描了写了画了,最后她们摇曳生姿大悲大喜地动起来。我相信,这是一本让人有幻视冲动、乃至想把它拍成电影的书。

尤其想说的,还有作为情感延续载体的细节:书法。在表现华裔人士的作品中,书法是常见的载体。但这一次,谭恩美笔下的“中国字”和“中国墨”脱胎换骨,以某种前所未有的传奇姿态打动人心。我惊讶于宝姨对每个字的灵动诠释,更惊讶于那基于“祖先之骨散落四方”的悲剧命运观。我想,这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女人对祖国的最离奇、最大胆、也最痴情的遐想。在这三代女性的悲凉故事背后,有那么深厚的关怀和担心,希望祖先的尸骨、民族的遗产能叶落归根能永世安享,甚至于将尸骨的安危和自己家族的命运紧紧密密纠缠起来。这便是这本小说最让人心痛的地方。深入骨髓血脉的忧愤之情。骨。字。母。女。在墨迹和沙盘中纠结出某种近乎诡异的氛围,这时我们不得不明白,和中国文化保持着一定距离的谭恩美恰恰是有了遐想的条件。跌宕的,还有她和整个氛围之间的距离,既是入骨入血,又其实是远在天边,宏大广漠。多么奇妙的组合啊,于是,才有这么奇妙的故事。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入骨入血的字字纠结”的回应

Grace 2009-08-28 21:53:30

故事不错,翻译也不错,但是作者对中国还是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读完能感觉到虚构得不够真实,但是对母女关系的描写动人心弦。

Leo Wu 2008-05-10 16:12:21

很奇妙的组合,很感人的故事。

真的很跌宕,很久都没有看过那么感人的书了。

有许多写爱情小说的人,总是着眼于爱情二字,却很少有亲情的挖掘。谁知,真正的爱情是犹如亲人般的爱,就像露丝和亚特一样。

而且,小说有很多中国的元素在里面,比如鬼魂、墨等等。真的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