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柔的虚无_恩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恩主 > 一种温柔的虚无
瘦竹 恩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3-13 06:03:53

一种温柔的虚无



在看桑塔格的《恩主》之前,我一直有一个模糊而又自以为正确的看法,那就是一个人如果过度关注眼前的现实,关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他是不可能写出一部深入内心的作品的。最现成的例子就是李敖,没有人敢否认他的博学,他的强悍,他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斗争的勇气,但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除了让人再一次见证他的博学,实在算不上好的小说。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2004年)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与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那些为她赢得广泛声誉的也是那些评论文章(就是没读过她作品的人也知道她那本《反对阐释》),她曾经满世界的跑,许多地方当时正战火纷飞(比如越南,比如前南斯拉夫),很难想象,她这样的一个作家能写出一部深入人的内心的小说。但她偏偏就写出这么一部小说,我们只能说她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丰富,更多面,也更为有才能,她的才能和丰富总会打破我们的一些惯性思维。

桑塔格写《恩主》那一年(1963年)刚好三十岁,那是个从青春期以来一些迷茫和困惑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年纪,桑塔格不想把这种困惑带到四十岁,她要把它们打发掉,我相信这是她的写作动机。尽管桑塔格说,她的第一本小说一点也不想写她自己,但我坚信,许多人的第一本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是自己的精神自传,无论他给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带了什么样的面具,也无论他的主人公与他有多么不同的人生经历。我看了许多对于《恩主》的评论,没有哪个人的评论比桑塔格对自己的作品的评论更为准确的了:“《恩主》探讨某种遁世的天性,事实上是非常虚无主义的———一种温柔的虚无主义。”其实探讨的还有死亡,而谁都知道,死是彻底的虚无。

这种无限遁世的可能被桑塔格安排一个法国男人希波赖特来承担——开始是一个早早赢得声誉的大学生,最后是一个躲在一间空荡荡的屋子里偶做些善事的老男人。这个男人起先偶尔做了一个离奇的梦,然后是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梦,他对梦里所呈现的景象不能理解,然后不停地自我审视,从而陷入自我的泥潭不能自拨。他的梦又有意无意的与他的现实生活发生了“互动”,这种体验,几千年前的庄子曾经体验过。他曾就他的梦给他带来的困惑求教于他的作家朋友让.雅克,就教于他的相好安德斯太太,求教于神父,求教于一个研究秘密宗教的教授,但没有哪个人能给他解开困惑。

而在现实生活中,希波赖特的基本姿态是逃离,最最主要的是逃离安德斯,先是于一次蜜月似的旅行中,把她以一万三千法朗买给了一个阿拉伯人,安德斯太太逃回首都(谁都知道那是巴黎)之后,他不惜纵火杀人来摆脱她,杀人不成之后,又匆忙结婚,事后为了良心上的安宁,送了她一幢装璜得很豪华的房子,及时来的战争彻底击垮了安德斯夫人,而在结尾处出现的另外一位安德斯夫人,虽然没有再纠缠他,但却给了他一段梦靥般的恐惧,我们弄不清希波赖特是因为崩溃而最终走向了平静,还是因为顿悟而走向了平静,还是因为筋疲力尽而平静,一切都是是而非。最后的几个章节几后又把前面的现实经历都变成了梦,而把梦又变成了现实,庄生梦碟重演了一次。

有人把桑塔格称为女权主义者,我觉得那实在是对桑塔格的一种误读,最少对于《恩主》的作者桑塔格如此。在《恩主》中,里面出现的女人多少都有些可笑,而男人因为那天然的本性而给她们造成了伤害多少有些可恶,但这种可恶,甚至连张爱玲说的“小奸小坏”都谈不上,只是他们就是那样。

还有人把桑塔格归于先锋作家,但从《恩主》看,她并没有玩弄那些让人头晕目旋的文学技巧。我相信她三十岁的时候已经很博学,但在小说里,我好象没有看到一个书名号,也没有提到任何一位大师的名字以及他的名言,倒是《恩主》本身里面有许多称得上名言,比如:

“尽管我拼命往前冲,我依旧跳不出自己的意识外围线,但是,我却能进入更里层。我能够在大圈中找到一个小些的圈子,然后爬进去。”

“如果我不能走出自我,我就待在其中。我会抬眼看着自己,把我视为自己的风景。”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找到许多适合自己的经典的句子。

而在小说的结尾那段内心独白,只有真正的沉溺最后走向平静者,才会说出那样的独白。如果把这段文字放在佩索阿的《惶然录》里,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唐突。

桑塔格于2004年底去世,不知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不是那样平静。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一种温柔的虚无”的回应

零余者 2012-04-19 09:20:12

在看《反对阐释》,看得有些困难(由于对许多作者作品不熟悉的缘故),但是丝毫不妨碍我对她的喜欢,于是又买了《重点所在》……等过一段时间再读《恩主》~~

西藏的风 2010-06-02 02:13:31

其实梦境才是现实啊!

喜禅 2009-11-22 01:04:36

正在看,在第一章的时候就被深深吸住,好像文字都和每一次呼吸相关,好像那些文字敲在心口,咚咚地震动。这种入迷感很神奇。

the deprived 2008-03-14 13:14:38

写得好

另外:

2008-03-13 22:19:25 claudia
  她没有看到伊站的结束,想必不会太高兴。但她看透了世人的愚蠢,相比也不会太在意

也说得妙

iano 2008-03-14 13:02:36

当一个人宣称他/她是虚无主义者的时候随之就产生了一个悖论因为就虚无主义而言不存在宣称这一动词概念,继而考察《恩主》这一存在,或许将这看作桑塔格之后完全的介入姿态之前的最后一次自我逃遁式的画地为牢,纪念然后埋葬,从这种角度来说作为一部处女作它所表现的出的勇气或是桑塔格式的浓郁的特立独行的风格是令人尊敬的,不论有意或是无意,她的自省的姿态背后缭绕的意识与思考的确更为柔韧甚至如LZ说的温柔,她为自己换了一个男性的躯壳,尽管她叙述时选用了一种近乎冷漠的语气

“许多人的第一本小说,多多少少都会是自己的精神自传,无论他给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带了什么样的面具,也无论他的主人公与他有多么不同的人生经历。” ——确实如此

m. 2008-03-14 09:46:59

我很喜欢她写的《床上的爱丽丝》

海湜 2008-03-14 08:56:11

写得好的评论总是让人对原作产生无限遐想。

AS 2008-03-14 08:54:37

桑塔格后面的小说很癫狂,处女作还是不错

rosemarry2006 2008-03-13 22:38:27

书评写的真好 真想转到我的空间里去 呵呵 还是默默欣赏先…

Xinwei 2008-03-13 22:34:08

很棒的书评,赞!

Fox 2008-03-13 22:33:58

写的不错。赞个。

恋上雪边界 2008-03-13 22:30:21

不懂~~

claudia 2008-03-13 22:19:25

她没有看到伊站的结束,想必不会太高兴。但她看透了世人的愚蠢,相比也不会太在意。

晒太阳的鹰 2008-03-13 21:19:11

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想有些文字虽然看在眼里,但进不了心里,就一遍遍反复读。
很喜欢她的作品,看着的时候就想把所有的都买来,看完之后就以为势必要再读几遍。
做一些笔记,想以一些问题,窝在空调间的沙发里,从中午看到天黑。这大概是我喜欢自己度过星期六的方式,别把自己拖着走到热闹的某处去,别在电脑电视上浪费太多无聊的时间,一些零食一本书,简单的好时光。
作为零八年第一本看完的书,不错。

纳兰容若 2008-03-13 20:44:59

一种温柔的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