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效率而冲刺_Sprint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交互设计 > Sprint > 为效率而冲刺
胡阿忧 Sprint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16 17:12:22

为效率而冲刺

这真是神奇的5天,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告诉我如何五天完成一个项目迭代,而我用了五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

迭代一词在互联网行业不算新鲜,对很多工程师而言就是噩梦的开始,而对于另外一些掌握方法的人而言却是快乐的源泉。最能体现这个词的当然是小米的九九六以及因此而形成的MIUI系统的“周更”(每周更新一次)。一个庞大的系统每周更新,且要做到有效率和效益,是非常困难的——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智力、财力的投入,是很难想象的。小米的九九六业内闻名,看完这本杰克·纳普的《设计冲刺》之后就发现,小米在效率提升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设计冲刺》看似非常简单,却把每一个项目的关键环节包括进来了,比如项目管理的理论巨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里描述项目的流程、方法与工具。《设计冲刺》是一个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具像化到项目管理事件之中的“最佳实践”,更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行动指南。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应该做什么,那一些事情与项目的成功息息相关,这本书讲解的非常透彻。

《设计冲刺》的主要思路是用5天的时间,把一个项目或产品“从无到有”的制造出来,也可以是把一个项目或产品“从有到优”的创造出来。书中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述这一套类似敏捷项目管理的方法,把每一天作为一个主要阶段过程,联合起来完成项目的成功或产品。这五天的重要功能包括PDCA的基本管理思维,也能实践于每一个对结果负责的项目。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待改进的内容,也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这五天的基本阶段内容如下:

第一天,信息的展开
主要从结果出发,展示已知的信息,列出问题清单,寻找专家请教更多专业知识信息、最后选择一个主要目标作为设计冲刺的突破。当每一个周一我们都知道所有我们想要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问题,得到专家们的指导的时候,实现目标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天,讨论、贡献思维
从第一天的信息收集上,我们可以充分的讨论、记录和碰撞,最后总结成一份或多份方案,供大家投票或其他方式选择。这中间用到敏捷的白板,也用到信息归集技术,非常有效。

第三天,做一个决定
当我们有了信息,有了方案,那么这一天就应该有一个决定了。这个决定是总结周一、周二的信息,更是开启周四周五的未来。书中作者给了三种方法:投票选出最佳方案,胜者生存(方案提出者来拉票)、建模。不管哪一种方法,周三结束之前必须要做这个决定。

第四天,动手做原型
当前面3天准备充足之后,我们就要从思维专向行动上来了。把所有的通过决定的方案整合到制作模型的会前讨论进来,每一个原型的制作离不开做决定的方案的支撑。做原型需要产品、技术、设计、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公司领导等各个关系人的配合与支持,当原型制作完成之后内部要进行验证并未周五的测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五天,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验证周一到周五的工作,吸取教训,扩散思维,验证成果。周一到周四的过程中就要对测试的可能做各种构思,便于测试的梳理通过。

上述五个步骤看似与PDCA无异,其实又具有非常高的实操性。看完本书,我把当前项目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用书中给出的这一套方法来测试,确实让我茅塞顿开。效率的主要来源是用一个清晰的目标和方法去完成任何项目任务都是轻而易举的,当方法不对的时候只能通过增加时间、增加人力、减少项目范围的方式去完成。这通常都是项目疏于对目标与方法的认知,缺少可参照的案例和可实操刀指南来完成。

书中作者的工作是为Google投资的企业做流程梳理、问题查找等。我想,这一套方法一定是需要效率来支撑才能实现的,因为金融界一直有一个至理名言,那就是:时间就是金钱。希望我后面按照从本书学到的方法能成功实践这样有效的快速迭代,让项目和产品取得预期的胜利!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