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沃克兄弟的放牛娃》_快乐影子之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快乐影子之舞 > 关于《沃克兄弟的放牛娃》
寰哥 快乐影子之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8-08 14:08:50

关于《沃克兄弟的放牛娃》

     《沃克兄弟的放牛娃》描述的是1930年发生在图柏镇的故事,故事讲得是本·乔丹一家因为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生活紧缩,不得不搬离过去的城市近郊到乡下为生。在故事中本·乔丹转行做起了推销员,并且在推销的途中,拜访了他的一位“曾经关系亲密”的旧相识(诺拉),相见中,本与诺拉经历了尴尬、问候、拒绝、离别,细致地展现了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活面貌。
      描述了这么多,其中很多情节其实是推测出来的。
      因为这篇短小说以本的女儿视角为主体,因此故事的走向都是站在女儿的角度来阐述的。它并非福斯特笔下全知全能的视角,女儿的视角是有限的、残缺不全的。这就需要读者从女儿的视角中去挖掘故事的细节,脑补残缺的部分。
      例如,当我们得知故事发生在1930年时,就应当明白,经济危机的影响是导致本的小经营衰落的重要原因,后来本和孩子去拜访诺拉的途中就能看到大量的实物描写:“眼前出现破旧的车、水泵、狗、一个个灰色的谷仓、倒塌的棚屋,还有不再转动的风车”。然而故事中的“妈妈”却不知道这一点,她抱怨丈夫的经营失败,称其现在的推销工作为“一个敲人后院厨房门的小贩”,同时“妈妈”又是一个与乡村生活格格不入的女人,她会打扮成淑女一样,故意装出和街上其他妈妈都不一样的腔调,从这里可以看出“妈妈”是个虚荣的、自诩为“非乡村人”然而又不得不生存在乡村的一位充满矛盾的女性。
      看得出,妻子对丈夫十分不屑,当丈夫数次询问妻子是否愿意与全家人一起出去兜风时,母亲如此坚定地回绝了,那么,这是不是丈夫去拜访老相识诺拉的导火索呢?就好像女儿的奇思妙想“随着车倒出了车道,一种对奇遇的渴望油然而生”。
      行程伊始,本确实是打算去推销产品,他准备的装着瓶瓶罐罐的行李箱,还穿了一套销售员的装束,他甚至还在途中拜访了几位客户;然而后来在途中,本脱离了自己负责的地盘,寻路找到了诺拉的家。剧情反转的很快,文中短短数语就将行程拉到了诺拉家的方向,本究竟是途中偶发奇想还是早有预谋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所能关注的就是诺拉事先一定并不知情本的到来,她穿着脏污,从后来遇见本的急促表情都能看出她的意外之情。
      然后,本试探性的询问了诺拉丈夫的事情,诺拉也直言不讳,承认其还没有出嫁的现状。进屋之后,本又热情洋溢地以夸张不实的故事取悦诺拉,还喝了过去从来不喝的酒,这些反常的举动都证实了本和诺拉过去不一般的关系,待到后来诺拉说道本过去跳舞也很有天赋的时候我们就能几乎能够确定本与诺拉曾经一定互相吸引过,甚至是交往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可能是因为宗教信仰)。
      随着诺拉的酒意和因跳舞产生的兴奋之情高涨,诺拉做了自己对本的试探,她希望与本跳舞——像过去一样——从而拉近距离,找到过去的回忆。本拒绝了,他没有多走出可能会犯错的一步,随后诺拉用“我能一个喝酒,却没办法一个人跳舞”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这又是诺拉在向本做的暗示,她希望能再度见到本,为了减轻本的顾虑,她甚至提出本可以带上孩子和太太,而本也告诉诺拉他的住址,希望她能回访他们,这时诺拉没有重复本的住址,她不需要重复,因为她不会去。
      最后,诺拉在本车子的挡泥板上留下了一个难以察觉的记号,这是本文唯一一处不是用女儿的视角写的话,这可能是作者故意不让女儿看见这个记号的缘故,这个记号表达了很多可能的意义,但无论是什么意思,那个符号只有本能看懂。
      回家的途中,“爸爸”心事重重、心不在焉。“他的生命从车里飞了出去”,他可能是在惋惜自己与诺拉的错过,或是回忆曾经的美好,更可能想的是他是不是应该再去找诺拉,门罗的文字总是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本和诺拉隔了一道鸿沟,是一道无法想象的距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