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_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 【笔记】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伊卡洛斯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18 12:09:04

【笔记】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0p 进行逻辑思考,就是将自己的无意识思考方式意识化。最核心的方法就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去写作—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

1p MECE只是分析架构,并不能让我们自动养成逻辑思考的能力。也无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要说对撰写报告或做简报文案提供任何实际帮助。

4p 写作可以当成在组合信息零件,而信息就是所有借由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

5p 信息分为记述信息(What,不包含判断好坏)、评价信息(How,包含判断好坏)和规范信息(Should,提案或建议,揭示应采取的行动)。

7p 辨别信息种类和辨别其内容正确性是两个问题。

9p 测量结果可能有暗示效果,但是它本质上只是一组记述信息。同样,不少看上去像规范的信息,实际上是评价信息。必须要注意到规范信息只能是根据某个特定的行动原理而推论得到的。

16p 如果对方已经理解技术信息的内容,那么他就会期待理解接下来的评价信息,而后就是促使他行动的规范信息。

18p 主题是信息的容器。信息是指传递者想"表达什么",而主题则是传递者对于"关于什么"的表达。一方面,主题形式要和信息种类一致;而另一方面,主题限定了信息可以展开的范围,但是主题不是信息,所以主题不应该是一个主谓的意思表达句。

30p 逻辑表现力也讲究尊敬对方,尊重对方的感情,所谓清楚表达,也包括了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表达。

31p 欠缺主语容易造成很大的误解,为了让信息明了,必须意识到时刻明确主语。

34p 及物动词刺激对方思考,不及物动词让对方更觉得顺理成章。

43p 在逻辑表达中,信息明了度主要依赖于使用者的表达,其影响力大于语言的自身模糊性。

50p 思考如何加入逻辑衔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思考。连接词是文章"通顺"的灵魂,完美的逻辑链接可以减轻接收者的负担。

53p 做好逻辑衔接是作者的责任,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对方理解我们的意图。如果只依赖对方自发性解读,绝非良策。

62p 分段是传达单一信息的完整区块。分段中各句除了信息都要很明了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个区块,即"分段"本身,也必须清楚明了才行。

69p 没有人盖房子是想到哪就盖到哪,而不事先画设计图。做文案也是如此,没有好的金字塔结构,而是急于表达想法,会让文章发展逐步偏离方向,最终主张模糊、脉络不明。而修改这样粗糙的文案,反而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81p 特意进行跳跃性思考的假设性思考,跟从限定推论中得出结论的结论法,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可混为一谈。而结论法所得出的结论,是跳跃性最低的信息。

82p 用什么信息做什么推论:记述信息使用因果论证法与实证论证法;评价信息根据评价条目或评价标准来论证;规范信息则采用行动原理的论证办法。

84p 抽象化是将事物模型化的工作区,因此抽象思考的摘要,不是删除,而是萃取。换言之,抽象化不是"连锁想象",不是"部分抽取",而是"一言以蔽之"。

116p 商务文案的展开,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解决问题的程序来描绘文案的展开,会非常容易整理,也会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117p 问题分三种:恢复原状(不是找替罪羊)、预防隐患(不是我方的隐患)、追求理想(站在对方的角度)。

139p 故事展开流程:设定状况(Situation)、发现问题(Complication)、设定课(Question)、克服障碍(Obstacle)、解决收尾(Resolution)

184p 在传达最终信息给对方的阶段中,由上至下最有效果。文案不是文学期,直到最后才揭晓谜底。

190p 把高价的商品或服务定位成能规避损失的"预防隐患"问题策略是最被客户接受的,因为没有人愿意花大钱只为"恢复原状",而帮他追求理想的结果往往是遭到"延后处理",除非是在"预防隐患"之后再"追求理想"。

191p 别固执于你的认知,对方的认知才是重点,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而是迎合他们。你的文案内容必须符合对方认知的问题类型(生认同,起共鸣),效果才会出来。

192p 风险不能避免,只能管理。风险一定要在当事人可允许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不是概率,而是实际的损失。

198p 一般人喜欢中庸,请给他中间选项。

204p 论理和实利,软硬兼施。

209p 命题作为根据和结论的支点,只有当对方和我们有共同拥有的命题,说服力才能通过强化根据来使结论强化,从而得到增强。否则,我们的命题对方不感兴趣,说服力只会随着强化根据而越来越低。因此,除了强化根据之外,还必须补强命题本身。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笔记】文章一气呵成,就是逻辑思考”的回应

夏日万宝路 2013-10-25 09:16:11

这哥们文字太乏味了,我不知道是哪种无聊人士可以看完这本书。

夏日万宝路 2013-10-25 09:15:36

为什么日本人写不出杰克韦尔奇自传那样的书呢

浪淘沙小妹 2013-09-22 11:29:48

也许是文科出身,个人不太喜欢方法论化的麦肯锡系列,但是当初还是看了麦肯锡系列,为此还了解到了一个日本杰出的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在这里面,他的一本介绍自己和麦肯锡生涯的书还是很不错。可以通过他的人生,去了解在做决策分析时,一个人的思维,品行,选择角度会带来怎样的决策。

猫娘 2013-09-20 10:08:07

( ⊙o⊙ )哇~不过为嘛要把page放在数字后面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