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_社会研究方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用户体验 > 社会研究方法 > 《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颜小梧 社会研究方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15 15:12:08

《社会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存一下本学期专业课的读书笔记……

对初涉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生来说,艾尔·巴比的《社会研究方法》是很好的入门教材,作者以自身丰富的学术研究和教学经历,总结出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步骤、测量方法和伦理规范,并佐以大量说明案例,是案头必备的工作守则式的著作。

先来谈谈读完后的感想吧,首先对“什么是社会科学研究”这个问题多了一些思考。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关注的是人的本性,如何认识你自己?一直以来,人类对自身都存在着这样的好奇,原始人惊讶地望着水面倒影,试图触摸那个正在模仿自己动作的动物,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终于有了更多先进工具可以探索人心灵深处的秘密,比如实验、量表、问卷调查等。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有着诸多启发,它的精确性和逻辑之美被借鉴到社会研究里,于是调查者开始采用量化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此外,更少带有情感倾向的数字也可以让研究更客观。

不过,社会科学究竟是有别于自然科学的。最近在读的另一本书,波兹曼的《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中专门有一章内容对“唯科学主义”进行批判,波斯曼把技艺复杂庞大的阵容叫做唯科学主义,它由三种互相联系的观念构成技术垄断的基石:(l)自然科学提供的方法能够揭示人心的秘密、社会生活的方向;(2)社会科学揭示的原理可以重组人类社会;(3)科学可以用作一个全面的信仰系统,使人获得道德上的满足甚至不朽的感觉。波兹曼认为,唯科学主义不仅是技艺的滥用,不仅是把人类经验的物质领域和社会领域混为一谈,也不仅是社会研究者声称把自然科学的目的和程序用来研究人间事务,还包含更加深沉的东西,它相信某种标准化的程序即“科学”能够提供无懈可击的道德权威的源泉,它相信这个道德权威可以回答许多问题,这是技术垄断时代的大错觉。

波兹曼的批判有些太严厉了,不过我们确实应该警惕技术和数字对人类内心的入侵,这也许更像一个矛盾。一方面,用IQ指数去衡量智商、判断是否聪明,或者用“美丽指数”去衡量是否有魅力怎么想都会有点荒唐,因为很难用几个冰冷的数字认知一个鲜活的人。另一方面,如果要做研究,没有数字的量化,主观偏见似乎会更严重地干扰研究结果。所以,这本书里列举了大量方法,引导我们怎样做有意义的、逻辑实证的研究。

其次,作者很强调社会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这也是应该引起每个研究者重视的。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保证实验对象的匿名性、隐私权和安全等,并尊重其主观意愿,另外,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问题也是需要被考虑在内的。

最后,占书中比例最大的内容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下是简单的摘要和总结,希望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可以择优使用。

概论
一、社会研究中辨证关系
1、个案式解释;通则式解释 2、归纳;演绎 3、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4、纯粹研究;应用研究
二、社会研究的伦理: 自愿参与 ;对参与者无害;保护研究者权益
三、社会研究的政治蕴含
四、两种逻辑体系:1、科学传统模式2、归纳推理:观察、寻找、获得结论

研究设计
一、目的:探索;描述;解释
二、通则式因果关系的准则:变量之间必须相关;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非虚假关系
三、必要原因;充分原因
四、分析单位: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人为事实
五、研究的时间维度:截面研究;历时研究;趋势研究;世代研究;专题群体研究
六、社会研究的具体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或假设2、设计研究方案
七、研究计划书基本要素:议题或目的,文献回顾,研究对象,测量,资料收集方法,分析,时间表,经费

研究的建构
一、概念化:
    1、指标与维度2、真实定义、名义定义与操作定义3、概念次序的建立
二、操作化选择:1、变量的属性应该包含的两个要素:完备性;互斥性
    2、测量层次:定性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三、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精确性和准确性;信度;效度
四、指标、量表和分类法
1、指标(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观察,并代表着一些更一般的维度)和量表(由多个具有逻辑结构或是经验结构的项目组成)
2、指标的建构:项目选择;经验关系的检验;指标赋值包括的基本决策;处理缺损资料;指标的鉴定
3、量表的建构: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瑟斯东量表;李克特量表;语意差异;哥特曼量表
五、抽样逻辑
1、两种抽样方法: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就近抽样;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选择线人
3、概率抽样的逻辑:(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抽样误差(2)代表性与选择概率(3)随机选择(4)概率理论、抽样分布和抽样误差评估(5)样本分布和抽样误差的评估
4、总体与抽样框:抽样框是总体要素的列表或准列表,要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抽样框就要包含所有的(或者接近所有的)总体成员。
5、抽样设计的类型:简单随机抽样(SRS);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整群抽样;非比例抽样和加权

观察的方式
一、实验法
1、古典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2、选择受试者:概率抽样;随机化;配对;随机化方法与配对方法的比较
3、实验设计的变体:前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中的效度问题(内在无效度;外在无效度)
4、“自然”实验法 5、实验法优劣
二、调查研究:1、适于调查研究的议题2、提问的原则3、问卷的建构:一般的问卷格式;回答的格式;关联问题;矩阵问题;问卷说明;预调查;自填式问卷;访谈调查;电话访问;新技术与访谈研究

定性实地研究
一、适于实地研究的议题:主要长处在于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尽可能完全直接地观察与思考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对其了解得比较深入和周全。
二、定性实地研究注意事项:观察者的不同角色;和研究对象的关系
三、定性实地研究范式:自然主义;常人方法学;草根理论;个案研究;制度民族志;参与行动研究。实地研究准备工作;定性访谈;专题小组;观察记录
四、非介入性研究: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历史/比较分析法
五、评估研究:判断某社会干预的结果
1、适于评估研究的议题相当重要的问题:工作、项目、投资以及信仰和价值。
2、问题设计:测量问题
3、评估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多元时间序列设计(运用多套时间序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定性评估
4、社会环境:后勤问题;伦理议题;研究结果的应用
5、社会指标研究:反映社会生活的状态或质量的测量,能够对广泛的社会过程提供解释。

资料分析
一、定性资料分析:对观察进行数字化的考察和解释的过程,其目的事要发现内在的意义和关系模式,尤其应用在实地研究和历史研究中。
1、理论与分析的联结:发现模式;草根理论方法;符号学;谈话分析
2、定性资料处理:编码;备忘录;概念图
3、定性资料的电脑处理 4、定性资料的定性分析
二、定量资料分析:资料的定量化;单变量分析;子群比较;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
三、详析模式:通过控制第三个变量的影响来理解两变量之间的关系。详析模式的多种结果时复证、辨明、阐明和标明。详析范式:复证;辨明;阐明;标明;范式的调整
四、社会统计:1、描述统计 2、回归分析(用等式;线性回归;多元回归分析;偏回归;曲线回归分析) 3、其他多变量方法(路径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因素分析) 4、统计推论(从样本观察的发现推论到总体的统计方法,有单变量推理;统计显著性;统计显著性的逻辑;卡方)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