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投行家_亲历投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亲历投行 > 好吧,投行家
Way 亲历投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1-16 23:11:18

好吧,投行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投行变成一个如此神秘又充满吸引力的地方。世人道听途说来的就是待遇极其之好,生活极其苦逼,但人人都削尖脑袋往里挤。研究生室友当年找工作的目标就是进投行,号称自己梦想体验的生活就是每天拿个睡袋睡在办公室里,为此还坚持不懈锻炼自己熬夜奋斗,少睡觉高强度学习的本领。回国之后也见过几个师弟,都是一副非IBD不去,非banker不做的姿态。我说,其实在投行工作,越是人们看来光鲜亮丽的,背后要承担的压力和委屈就越多,用青春和健康赌明天真的值得么?他对我的话嗤之以鼻,告诉我:我只想要好好做个投行家。

       好吧,投行家。

       我承认我是个伪投行分子。虽然进了这个号称世界级投行的公司,得到公费出国工作的机会,可是我拒绝任何邀请我回学校做讲座或者做交流的机会。无法接受对面那对天真烂漫充满希望的眼睛,在我说出“中后台”三个字后黯然失色的过程。我承认,我是玻璃心,没有办法接受大多数人对于前台就顶礼膜拜,对于后台就颐指气使。某种程度上,我拥有更加多的是不解。我问那个一心想去IBD的师弟是不是因为觉得IBD挣得多,体面。他说没有,觉得那样高强度的工作才是对人生的历练。那好吧,其实后台部门也挺历练的。每天忙前忙后成天加班不说,哪天系统抽风出了问题还需要你通宵熬夜做测试。你需要了解法规要求,报表流程,各种内部系统的操作,应对各种可能突发的状况。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怎么没有人觉得这样的工作是人生的历练?因为你只想做“投行家”。

       百乐门小艳红的“亲历投行”终究还是小投行的概念,专指IBD。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失望,因为IBD和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书里讲的东西我只有常识却没有经历。她用了大量笔墨去曝露做投行背后的辛酸。我觉得这反而会吸引更多的人继续前赴后继,因为太多年轻人都觉得不折腾就是白活一场。
       近年来关于投行生活太苦逼的论述越来越多。你说本土券商如此苦逼,与华尔街banker根本不一样。你又怎么知道现在那些资深投行里的人不苦逼呢。第一个人说,人们会觉得新鲜。但是人人都说,也就没有了价值感。
       其实,我原本期待此书会涉及一些公司战略以及行业面的分析,甚至再来点行业重磅八卦消息,不幸都没有。唠唠叨叨翻来覆去都是“其实我们也很灰头土脸”这些事儿。如果想要做IBD的娃可以看看,想要做trading and sales,不如去看why I left Goldman Sachs,个人觉得那本书写的更加有用和有噱头。即便你看书只是想追求一个打了鸡血的状态,恐怕也是那洋鸡血更加有力点。

     好吧,投行家们,请继续追逐你们的梦想。你们属于这个不安分的世界。
     哦,忘记说了,最终我的那个室友也没有去成投行,她每天晚上不睡觉可劲儿折腾倒是帮助我成功患上神经衰弱。最后她去了四大,过上了一样辛苦至极空中飞人的生活。
     不论是传言还是真相,只要您看得劲儿就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好吧,投行家”的回应

sam912 2014-01-01 00:19:49

这本书水了点,我也做过投行

百乐门小艳红 2013-11-18 00:16:57

谢谢评论,不过关于投行的广义狭义概念,我的书里已经讲的很明确了,我写的投行工作内容也是国际大投行的传统核心业务,至于大投行概念里的资产管理、自营业务,我没有经历,也没有资格写。第二,我写的中国投行苦不是单指加班,长期出差在外、在小县城里住条件很差的酒店这也是苦,华尔街投行的人不经历这个。第三,我本人做过投行前台也做过投行后台,后台工作书进而也写了,投行系统建设我参与过、跟内审部、合规部打交道是天天的事,可是具体细节那么烦琐,又涉及公司机密,写了有人看么?第四,公司战略和行业面分析是分析师干的活,在中国这个是归研究所,在国际投行,分析师是什么级别的工作你应该清楚。最后,这本书不是劝人进投行的,阿土哥的序、我本人的后记都表明了这个意思。如果看完这本书还能打到鸡血,也那一定是少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