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逃跑”非逃跑_职场不逃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职场不逃跑 > 我的“逃跑”非逃跑
筱禾 职场不逃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1-28 22:11:34

我的“逃跑”非逃跑

或许是因为自己曾经是一名财务分析人员,对于《职场不逃跑》中的各种故事竟颇有共鸣。只是,我已经成为会计“落跑”人员。于是,读书的同时我不停地问着我自己,如果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之前看到了这本书,我还会不会转行。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一只满怀斗志的小菜鸟,我不怕辛苦,不怕比别人付出更多。相较而言,我更怕自己学不到东西,怕自己对公司无法产生价值。这种对工作和学习充满鸡血的状态,一度让我不停地抱怨自己。由于是新人的关系,难免会出现数字计算的错误,对报表分析把控不当的问题。每每这时,我都会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偷偷地大哭一场。我会觉得自己特别没用,特别不争气。与一味抱怨环境和旁人正相反,我把一切都想成自己的无能。但抱怨,不会因为对象是自己而减少负面影响。
正如书中第一部分所言,抱怨是一种特别浪费体力、浪费精力的行为,且整个过程只有失去而没有得到。
当我发现我对自己的抱怨除了让自己更加焦虑之外没有任何益处时,我开始学着控制。慢慢地,当面对问题和错误,我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症结所在,并养成了做工作小结的习惯。可以说,初入职场的半年到一年,我飞速地成长着。我风一般地考完了5门注会,从一个菜鸟变成了业务能手。整个团队的工作,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失职而耽搁。虽然这看起来都是职场最基本的准则,但对于职场新人,尤其是财务从业人员来说,要花上很多休息时间确保数据准确且分析到位并不容易。
书的第三部分,讲从实习生到“小朋友”,要认真、谦虚、踏实。我问问自己,我都有做到!

除了业务之外,这份工作给我最大的收获便是一群嘻哈玩乐的伙伴。我们一起吃午饭聊着家长里短的八卦,我们一起出游饱览自然风光,我们一起嗨歌做饭尽情派对。说实话,我们不可能如学生时代的朋友般交心,但能在工作中有这么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着实不易。很庆幸,我属于开朗乐观的一类,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和我聊天,分享心事,让我帮着出出主意。而我,也很乐意充当这个倾听者的角色,能够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欣慰。在小团队中,我不是领导者的角色,但往往能够提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建议。大家有想法做某事的时候,我随着他们的心意;当有两派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我就站出来调和。说实话,虽然做了很多学生工作,我却一直因强势而出名。我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只会直来直去。可不知为何,进到职场中,就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许多。我很庆幸,我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因为我知道,这种改变不单单是在这个工作上,包括我今后的职业生涯,都受益匪浅。
书的第二部分,讲着朋友的重要性,讲着我们需要建立职场与生活之间的分界线,才不会孤单。
读这部分文字的时候,我深有感触。工作之前,长辈及很多比我先走入社会的同学都告诉我,职场中没有真正的友情。但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因为彼此的利益关系而互相利用。主要的一点是看准人,并以诚相待。很庆幸,我遇到了两个非常知心的伙伴,直到现在,哪怕我离职之后很少见面,我们也没有断联系,常常互相问候。在偌大的城市中,能有这样的人互相想念,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工作的第二年,部门换了老板。新老板刚上任就对我的工作极度的不信任。好多次都让我做一些非常基础的工作。好在,一年的工作经验已经让我非常的成熟,每次我都能及时而完美地做好老板交代的任务。后来,老板找我谈话,明确表示前任老板临走前点名说我业务能力不强,让她多关注我。新老板说:“经过几次测试,我对你的工作能力还是比较信任的。但是丑话说在前面,我还是会非常关注你,前任老板点你的名,不是没有理由。”我当时非常吃惊,因为前老板是个性格非常好的人,笑眯眯地时不常来到部门中间和员工聊家常。我对她的印象还停留在面试阶段。那时候她只拿了一个环比的柱状图让我分析,之后便大加赞赏我的分析能力。进到部门之后,因为我上面还有需要汇报的经理,很少和老板打交道。年终的评级,我也是不高不低的平均水平。新老板突然对我说起的事情,真犹如五雷轰顶,不知所然。我不知道我差在哪里,便跑去问我的经理。经理也很惊讶地说,她认为我是同期中表现很不错的“小朋友”。我不愿去揣测前老板为何“摆我一道”,或许正如新老板所言,前任老板点我的名,不是没有理由。而新老板,确实处处关注着我,小心谨慎,每当我分析报告的时候,她的问题尤其多,部门的其他人都明显地感觉到,新老板在针对我。会后纷纷安慰我不要介意。我是真的不介意,问的越多,我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学到的越多,之后准备的越充分。或许正是因为新老板不停地提点和指正,我的分析水平也越来越好,之后到我分析,老板竟一个问题没有地放过,让我受宠若惊。年终,老板找我谈话,她说:“说实话,最开始来部门我是对你有偏见的。但是我也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绩,所以你的绩效会很好。”确实,我的绩效高出了平均水平。
当看到书中第四部分M经理和G经理的故事时,我就笑了。没想到文字真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前老板,就是M经理;现老板,就是G经理。如果问我喜欢哪个,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老板,因为够和蔼,够亲切,不会让我胆战心惊。但是现在,我会坚定地说我喜欢新老板,她够专业,够公平,并且让我学到了更多。很庆幸,在工作的第二年,遇到了新老板。虽然已经不再她手下工作,她对我的影响必将伴随我整个职业生涯。

很可惜,因为人际关系、公司体制改革及我个人喜好的原因,我选择了离职。其实书中讲到的“负能量团队”部分和我的离职原因倒是有点相似。我喜欢在积极向上的团队中不断磨练自己。还是最初的那句话,我不怕辛苦,但我怕没有进步。
当整本书看完,我的心竟是踏实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的离职并不是因为书中说出的“逃跑”的理由。我是主动且有目的的离开,并不是逃避。说实话,离开工作两年的财务领域,还是会有点小遗憾。但现在工作的风生水起,已经足以弥补那一点点心头的念想了。如今,我又从一个“小朋友”慢慢走向成熟,独立处理着复杂的人际关系、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三五伙伴一起吃饭聊天,每天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

其实不难看出,《职场不逃跑》的全书脉络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之所以有这么多感悟,是因为作者用了很多贴近工作生活的例子,让我觉得,我就在他们身边,和他们一同工作和成长。这是一本很好的就业指导,但这仅仅是从我这个已经渡过“小朋友”身份的人角度去看待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小伙伴们,或许觉得这本书讲的都对,也信心满满地想要照着做。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能按部就班地朝前走呢?就像我们小时候,一边听着父母说的各种有道理的事情,一边自己去尝试,去摔跤,然后才明白,父母说的真真是对的!职场,或许也是一样的吧。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的“逃跑”非逃跑”的回应

筱禾 2014-12-02 16:47:02

@斑点紫罗兰 太谦虚了~~~

斑点紫罗兰 2014-12-02 16:39:23

比我厉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