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基本能力是分类。说是基本能力,其实还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这里先做定义:所谓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以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使之各有归属,并确定它们的包含关系和排斥关系。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等认为分类使一种“纯天然”的个体活动的产物。
然而有一个事实是“分类”这样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文明程度方才出现的。亚里士多德最先宣称,特定的差别即是实存,也是实在。亦即表明所有物质都有其特质,能被清晰的分辨。事实上在那个时代乃至到今日,这样的概念仍未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宗教方面,不论是佛教、基督教抑或是伊斯兰教,总存在一些将精神和实在混淆的论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信徒对各自的主进行祷告能够获得现世中的平安)。科学中,分类的概念相当明晰,学科之间经纬分明。所谓交叉学科研究更多的是一种方法论的交叉。
故而我得出一个浅显的结论:分类史能部分反应人类史。
好了啰嗦了一长段,说点实在的:这本书着墨于两个问题:究竟是什么使人们采取分类的方式来安排观念,以及人们究竟使怎样发现分类的方法?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本书作者首先考察人类所形成的最粗鄙的分类,以弄清分类到底由那些要素构成。这里考察了:1.澳洲分类类型,2.其他澳洲体系,3.祖尼人,苏人,4.中国。在此不作赘述,作者阐述相当明确,值得一阅。
结论我认为是相当精辟的。第一,关于原始分类的适用范围。。作者指出,原始分类地域上绝不是个别例外,并且在用途上与原始科学息息相通。原始分类表明了人类建立“等级”的天性,进而根据此种“等级”进行科学式的思辨。它的目标不仅是辅助行动,更通过将事物之间关系明确阐述增进人类理解。第二,原始分类的产生因素。如上一条所言,分类的产生受到“等级”观念的直接影响。最初的分类,源自对“人”自身的分类。血缘亲疏有其等级,体格强弱有其等级,等等诸如此类的分类使得个体能够更安全的生活在群体中。因此最早的分类也与人类自身特性如家庭直接相关。正因为与“人”自身生存相关,因而古代事物的分类都普遍引入感情色彩,比如周易上吉凶之类便是如此。但是人类的情感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最原始的分类就是通过一种物件将一种或多种情绪固定下来的方式来获得安全感。并且,分类也反应一种群体压抑个体的趋势:将群体的特质固定下来以使个体“零件化”。综上所述,作者所提的两个问题大致得以解决。
闲得蛋疼写着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