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类?作者告诉我们,分类是指人们把事物、事件及有关世界的事实划分成类和种,并确定他们的包含或排斥关系的过程。全书更主要想说明的是“确定包含或排斥关系”之后形成的分类系统。不是事物存在进行单一的区分和聚类,而是纷繁复杂的事物被放置在既定的框架之中,作者想要说明的就是这个框架的来历。首先,作者想要否定分类来源于个体活动。“人类心灵是从不加分别的状态中发展而来的。”作者提出“嬗变”的观念、“心理混淆”来作为论证,并特别强调,个体发展的粗略区别与真正构成的分类有本质区别。如果我们把作者所提的分类理解为区别和聚类,即根据相似性视为一类和差异性分为两类的话,这应该就是作者所指的“个体发展的粗略区别”的归类,并不是真正构成的分类,或者说我们可以直接在阅读的时候在分类之后添上“框架”或者“系统”,这样就不容易混淆。然后,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分类的来源另有出处,当然就是社会组织形式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作者分析了澳洲、祖尼人、苏人和中国的分类类型。澳洲的分类分析中,作者指出事物的分类再现了人的分类,把每种事物划分到一个胞族中,图腾制度作为一个载体,按照社会群体对自然事物进行分类,而图腾制度其实就是胞族氏族划分制度。分类,即分类框架,本身是人类自己思维的产物,这一点作者肯定并不否认,作者想要否认的是这种分类框架的来源并不是来自自然本身、人的个体活动体验,而是来自群体、社会,自然事物分类的等级秩序是从社会等级中受到的启发和模仿,是将社会所提供的模式组织起来的。在其他澳洲体系的分析中,作者不遗余力的想说明这种分类类型的普遍特征,即使并不如意,也用费列现象加以解释,人类不是从来没有,而是已经土崩瓦解。在祖尼人、苏人的分析中,作者加入了方位区域分类的分析,区域划分与氏族划分彼此对应,并认为方位为基础的分类得以成型,是氏族在不同地方而对氏族分类进行的适应。但,这里我想问“那方位的概念如何形成的呢?”如果人们并不能自发形成方位分类,而是来源于氏族分类,而且作者所说方位分类确立之后很多麻烦难免出现,那有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方位?这些部落的人完全可以用氏族名字指称某一地域,而减少很多麻烦。作者预设氏族分类最为久远,而区域分类由其产生,从而得出祖尼体系是澳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让人无法信服。所谓的中间混同阶段的例证,也完全能推出氏族分类和区域体系分类并无明确联系的可能。
书中在讨论沃乔巴卢克部落时讲到,“部落的次级群体依据社会功能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亲属关系来划分地域的办法是一条普遍的规则”。一般认为分类是由事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来进行区分或化为一类。这句话实际告诉我们,事物的分类并不是由事物自己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来进行区分的,而是将事物依附于一个中介事物上,由这个中介事物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划分。这个中介,就是氏族群体,而氏族群体的差异相似就是社会功能。而在其后列出的“亲属关系”,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氏族关系形成的本质——社会之所以形成、氏族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人类自己的臆想,而是有自然依据,这个依据就是由血亲和姻亲组成的“亲属关系”。这种亲属关系,随着人的繁衍生息,自然而然的蔓延开来,形成分类、形成网络、形成结构。人类没有发现社会,是人类的人口再生产创造了社会,一些部落确实将社会的天然结构和形制作为认识世界的原型。而依据方向的分类的确立,则是依据氏族和图腾分类,由于氏族的严格定位导致划归氏族的事物相应定位。至于图腾分类消失而方位划分成为唯一则是由于图腾群体划分过于精细的缘故。
书中第四部分进入对中国的讨论,总的来说,作者将中国作为论据有一点强词夺理。察天文,观星象,利用地磁和星术来进行占卜。作者认为占卜不是孤立的仪式,是颜色、情感、禀性等等的一部分,是一种含蓄的分类体系。不仅仅是空间,连时间也构成了分类的一部分。中国不是没有氏族观念,只是没有将氏族与图腾分类联系起来。中国的多神民间宗教信仰,用高度组织的众神分摊了自然,认为和氏族划归自然有内在的联系。这些和前面的逻辑有本质的不同,似乎是为了论证的随机应变。作者也承认,中国的分类哲学是有大量相互混同的体系组成的。如果前面我们可以宽容的对待人类繁衍形成氏族群落部落而最终整体形成社会这个结构,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一个不同于其他社会、具有高度发达的对自然的发现的人们在进行分类思考的时候借鉴自己发现的自然体系的结构呢?
综合起来,等级观念、群体形成统一整体、分类具有思辨目的、增进理解,原始分类与科学分类一脉相承。社会是分类思想遵循的模型,分类体系的分支是社会自身的分支,最初的范畴是社会范畴,最初的事物分类是人的分类,从这些外在形式,到类别之间的连接、逻辑等级与社会等级的联系、知识的统一性扩展到宇宙的统一性这些关系,分类(系统)所依赖的条件在本质上是社会的。这也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吧。
作者最后提到了社会情感,认为分类并不是一句纯粹的知性法则,而是社会情感的作用方式,书后的导读对其进行了强烈的批评。我倒觉得,如果按照之前所言“亲属关系”这个思路进行分析,社会的形成在于亲属关系,而这本来就来源于天然的亲人之间的情感,在形成社会之后逐渐扩展成为社会情感。如果我们将亲属关系作为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社会看做分类的本质依赖,那么推至分类是社会情感的作用也并非完全不可理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