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个不是题外话的题外话。
下午去合作单位办事,对方公司有两位工作人员可能一段时间以来怨气太重爆发了,全然不顾我作为旁观者的存在,开启了吐槽模式,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公司大老板有些变态,就差办公没有录音和摄像了;公司顶头负责人一脸老实相,可做起事儿来真叫人觉得恶心;去年十一月的提成,就一、两万块钱到现在都还不发,美其名曰帮她们保管着;下午五点半临近下班时,铺天盖地的工作安排就来了,描述的很紧张,感觉不完成的话,公司明天就得倒闭似的……
我在旁边,一边协助她们整理、打印资料,一边听她们吐槽。其实,职场的很多问题都是一样的,作为员工我们的遭遇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我之所以不敢用力回复她们,不是说我没有共鸣,而是她们的大老板Q小姐和我是关系还不错的朋友,那位有些让她们恶心的顶头上司Z先生刚好也是一起吃过很多次饭,还算聊得来的普通朋友。在没有听她们聊之前,我对Q小姐和Z先生的印象是非常好的。Q小姐银行财务出身,然后跳槽去了世界五百强的一家外企,做到区域市场总监后,又自己创业做企业,在我眼里是一位集美貌、智慧与能力于一身的优秀姐姐。可她们的评价却是这样的:心机婊;结过两次婚,每一次都把老公当跳板,把别人的资源抢过来;表面甜言蜜语,满脸笑容,其实强势可恶的要命。Z先生在他们眼里当然也有相当多的不堪。
也即是在这种时刻,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能”,竟然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她们间的对话,且开始重新审视Q小姐和Z先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两种能力太弱,一是洞察力,二是沟通力。然后,放在床头已经两天,迟迟没有翻阅的《关键洞察力:成功沟通的要诀》就像一剂药,等待着拯救我。我认为,作为博雅公关全球总裁,从业五十年,不仅为博雅开拓了欧洲市场,还率先将公关引入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罗伯特•利夫先生,一定可以给我一些干货,解决我此刻的一些困惑吧。
带着疑惑和期待,我阅读了这本书。在其中,我看到了这些公关公司,是如何体贴的对待员工的,便有些“同情”起那两位吐槽的员工,以及自己。哈罗德和比尔(博雅公司两位重要的创始人)两人都很慷慨大方,不论在公司内的职位高低,他们都会尽一切所能帮助自己的员工多学习,对员工的利益和难处关心备至。比如,比尔竟然在扬基队的主场给传达室一位爱好棒球的文书,买了最好的包厢位让他看比赛。罗伯特•利夫一向认为,博雅的成功就在于比尔和哈罗德对员工的管理态度。他们早在公司创办伊始就制订了一套方案,每年为雇员在退休信托基金存入一笔年薪15%的免税奖金,即便后来他们请顶级福利公司深入研究公司,将15%减至10%,另5%用作奖励十五名最优秀的员工,以此留住优秀的人才,可也是特别特别慷慨了好么!
如果上面这点刺激就让你受不了,那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往下看了。因为如果你看了日本人对待员工的态度,估计就更受不了啦。日本公司的普遍思维是这样的:雇员为公司干一辈子,实际上是家庭的一份子;生孩子要送一万日元,在当时是很大一次数目;流产或报喜前孩子夭折,也要给家人同样一笔钱,作为抚恤金,不再给丧礼;雇员结婚可拿到一份两万日元的贺礼,如果新婚夫妇都是公司雇员,各收一份贺礼;如果雇员退休前身故,丧主得十万日元;雇员的配偶去世,生者得五万日元;如果雇员是丧主,其父母、子女身故,得两万日元,如果不是丧主,得一万日元;如果雇员家中受灾,公司也要帮他们解难度困。好了,不想再继续列举了,好心累。当然,即便后来这些情况有所改变,但至少在博雅进入日本市场时,他们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职员和雇主都忠心耿耿,难得有人跳槽的原因。
如果你以为我会继续“同情”自己,那你就错了。虽不至于像澳大利亚人一样,心头总放不下几个问题,我是否找对了工作?我做得对不对?我到别处是否会更快乐?我们是否要开一间酒吧或餐馆?但总不可避免的会问自己,想要拥有如此好的福利待遇,得到更好的成长机会,我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这也即是自己总挂在心头的疑惑,我靠什么谋生呢?在不具备某些核心技能时,对待工作的态度又该是怎样的呢?当那两位办公室人员理直气壮的说起自己每天早上上班都会迟到半个小时左右,问我是不是时,我只是十分温和的回复说,因为离公司步行很近,所以基本都是整个写字楼里最早到办公室,最晚离开办公室的人吧。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热爱上班,而是离得实在太近了,就算很晚起床,也会比其他同事早到。回复之后,我发现自己对Q小姐和Z先生还是更偏爱一些,因为他们与我聊天的过程中,从未过多的说到工作人员的问题,更别说是品行问题。只有一次,Q小姐提到了那位说她是“心机婊”的员工,说她工作很卖力,每个月的收入比外企的员工都高,因为她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性格如此,我总是不愿过多的卷入这种在我眼里很没劲的“争斗”之中,所以此刻有庆幸之感,还好当初婉言谢绝了Q小姐三次邀请进入她们公司的好意。
仔细阅读书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的公关人他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能力和态度(价值观)。当年的公关人多是优秀的作家。哈罗德和比尔都是优秀的作家,罗伯特•利夫开始写报告时,总要送一份给哈罗德审校,所有报告他都能删除20%的篇幅,却不会遗漏任何一项重要信息。其次,他们对准时的严格性,罗伯特•利夫第一次丧失了董事资格,没能进入董事会,就因为他有一个月迟到了两次,一次迟到了四分钟,另一次迟到了六分钟。比尔认为,准时是忠诚的证明。同时,他们对言语多有“敬畏”之心,选择语言时很慎重,对客户见机行事,很灵活。
我不确定最后是否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我想要的干货,但安静地阅读一本书是我想要的方式,而不是把所有怨气发泄在仍旧没有底气离开,需要继续依靠它来养活我们的公司、工作上。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