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这本武功秘籍教你轻松管理员工提升自己_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 > 书评︱这本武功秘籍教你轻松管理员工提升自己
森林树 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18 09:06:50

书评︱这本武功秘籍教你轻松管理员工提升自己

书评︱《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
文:森林树

刚拿到《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这本书,我有点犯愁,因为从小到大,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我从来没有担任过一官半职,这本书似乎面向的是企业或者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跟我这样的小虾米没啥关系。
 
但是当我慢慢翻开这本书,却有一种拿到一套神秘武功秘籍的感觉,因为我强烈的认为其实这本书讲述的对于员工管理的办法同样适用于管理自己,这本书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读者阶级范畴,大有一种得屠龙宝刀者得天下的畅快感。

有时候我们不能太被表象所吓倒,被迷惑双眼,就容易让我们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今天是一本书,明天就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人。
 
本书给读者展现的东西很简单,目前最有效的带人方法:行动固化指导。作者从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让我深信这套方法的实用性。
 
1、为什么要提倡新的带人方法?
 
文中提到传统带人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灌鸡汤。比如分配意一项任务后,为了鼓励下属,经常会说:“我相信你,没问题的!”,“想一想到时候你完成任务会是怎样一种心情。”但是,往往下属当时“干劲十足”,可能积极的采取了一次积极行动,但是却经常难以维持,最后目标很容易触礁。
 
我没有带过人,但是我曾经给自己定过5点早起看书跑步的目标。我经常早上朦胧起床刷朋友圈看到朋友早已经跑完5公里,看完半本书,写完一篇文,我就羡慕得不行。我也经常写小字条在床畔的墙上,“加油,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可以的。想一想你在别人起床时已经健步回宿舍该是多有成就感,你是一个多么有正能量的人!”
 
但是,结果呢,我的床畔字条写了一张又一张,第二天还是捶胸顿足。
 
没有用!灌鸡汤谁都会,“怎么做”才是重点。不管是被指导者还是自我管理时,所需要的并非是斗志昂扬而是产出结果。
 
员工需要看得见的效益,而我,需要真正做到了5点早起。于是,笔者倡导的行动固化指导带人方式就横空出世了,它倡导的理念就是以结果为导向,而实现结果的关键并不在于干劲而在于和结果息息相关的行动。
 
2、想马上实行行动固化指导?不是你想要就能要
 
本书第二部分开始讲述行动固化指导的前提,笔者希望在实施行动固化指导之前,我们能够认清一些要求,或者有必要改变一些思维。文中一一提到了八点,最为击中我的是:不需要与他“投缘”,管好他的“行动”就好。
 
共鸣这个词,无论是职场上下属还是人际交往中这个在我们的理念里似乎总是显得尤为重要。我常年作为一个被指导者,这种感受太能理解了。尤其当我没有按时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时。
 
这时候领导说:“我知道你很努力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结果,真是辛苦你了。”我觉得这个领导真的是太理解我了,原来他这么懂我。但是导致的结果是我隐约觉得我完成任务的时间还可以推迟,并且心安理得。
 
但是行动固化指导提倡指导者对被指导者的提问始终围绕着“行动”这一核心,而非性格、态度之类的。如果说好了“本周去做”本周就得落实;如果说好了“今天去做”,那么今天就得落实。如果无法做到,就会追问无法实现的原因,怎样才能实现这些问题进行彻底的挖掘,给予正确的方法指导,直到被指导者可以完成任务。
 
那么,我分析我早起时常夭折这个原因也占很大比例。我失败了,我会地自己说:
 
今天反正不上班,其实可以晚一点。
今天心情不好,明天再跑会更好。
外面下雨了,不方便跑步。
 
其实不上班,跟早起没什么关系;心情不好,更该出门动一动;外面下雨了,可以在家看书。这些都可以去解决。
 
最后被指导者完成任务,心情一定会很棒!根本不会对指导者的“咄咄逼人”行为生厌。所以,比起产生共鸣,管理者存在的价值在于拿出应对之策,而不是小心翼翼呵护被指导者的心情。
 
3、行动固化指导的武术秘籍:别只会加油,告诉员工怎么做
 
本书第三部分,通过案例结合将行动固化指导的7个步骤9个工具非常清晰详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① 选择合适教员
② 选择潜力“学员”
③ 指导量身打造目标
④ 定期检查分解目标
⑤ 引导采取正确行动
⑥ 固化行动可持续性
⑦ 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常常容易忽略的是定期分解小目标,固化行动的可持续性。
 
在早起这个计划任务中,我给自己定的时间点是5点,其实根绝固化指导的方法,我不需要第一天就要求自己5点能起床。
 
自我分析具体情况:
休息时起床的时间:10:00-11:00。
上班时起床的时间:7:15-7:30
 
那么我自我分解的小目标时,
项目
第一周
起床时间
第二周
起床时间
第三周
起床时间
……
休息
9:00-10:00
8:00-9:00
7:00-8:00
……
上班
7:00-7:15
6:45-7:00
6:30-6:45
……
 
如此层层递进,或者到自己条件适合时,在期限内完成目标。最后圆满完成任务。
 
每一周达到小目标,就给自己适当的奖励。这种行为就是在第四个步骤中,用到了工具四:设置小目标——让员工持续获得成就感。
 
 
千万不能小觑设置小目标的魅力,这些小目标会把大的任务弱化,让我们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每次完成小目标的成就感和适当的小奖励也是我们持续行动的前驱力。
 
因为人反复某一行动是源于“结果的力量”,人在被命令“去做”后,只会做一次,而在做了之后,只要他们发现了结果中伴有诸多好处,那么及时历经数次他们也会坚持。
 
那么小目标设定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行动检测”,我每周通过这个检测表查看自己的完成度,这也是一个效果检验的过程。如果有几天没有达到,是哪几天?不需要马上指责自己没有意志力,而是要去具体分析,当天没有起床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是不是因为前一天睡得太晚?而导致睡得晚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此找到真正的原因,从实质上去解决原因,再在下周的行动中去克服,不用每次都用意志力、毅力、能力低下去评价结果。
 
因此,固化行动指导里,效果检测是贯穿整个过程的,这一种反复评价的过程的意义在于:
① 正在采取的行动是否正确
② 采取行动中的阻碍在哪里?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行动的持续性。
 
通过行动固化指导的方法,我具体分析自己早起的阻碍是晚上在比较晚的时间看电影,时间拖得比较迟,我采取的措施是根据电影时长适当提前开始观影,而且晚上尽量选择剧情比较舒缓的影片。
 
现在,我在实行早起的第二周,第一周的效果不错,有5天完成任务,2天未完成,那么我的结果是71%,结果的显示一定需要可量化的数值,而不是“大致完成”、“基本完成”之类模糊的词语。这里用到的是工具八:行动测量表——数据决定一切。
 
数据才有可比性,数据才能真正量化问题,行动固化指导拒绝所有模糊的不可控制的概念,这也是它的着眼点不在“心情”而在“行动”的原因,心情时是感性的、看不见的、不可捉摸的,行动才是真正看得见的、踏实的。
      
4、我要的就是结果
 
书中多次提到行动固化指导的就是为了有好的结果。因此特别注重效果监测,本书提到了9种检测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进行实施。我选用的是通过第三方的反应来监测效果。
 
找一个第三方,他们不参与整个事件,评价更加客观。我把每天的情况跟我的一朋友进行汇报,让她给我做出评价,也是一种监督。效果特别好。
 
     我读完这本书,对于在50天养成5点起床的习惯非常有信心,不是因为我有很强的意志力,而是我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而我床畔边那些自我灌鸡汤的字条也可以扯下来了。
 
      这是一本介绍带人方法的书,也是一套人人都可以受用的武功秘密。


作者简介
森林树:
      一枚三甲医院的小护士,是半吊子的伪文青,是精神病院溜出来的女患者。
新浪微博@森林树儿
微信公众号:不打伞的森林树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