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也是门技术活_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 > 授之以渔,也是门技术活
古尔浪洼 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5-24 08:05:21

授之以渔,也是门技术活

中国古人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意思是,与其交给对方送给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一劳永逸解决他挨饿的问题。

但在现实生活中和职场中,“授之以渔”并不那么容易。一是,被授者,爱读鸡汤,爱学段子,却未必真有强烈的愿望想学会捕鱼的技巧和方法;二是,很多的授渔者,往往茶壶里煮饺子,很多货,未必能恰如其分地倒出来,无法被别人消化和接受。

特别是后一点,我非常有体会。毕竟,我是从企业的基层一点点做上来的,从带三四个员工开始,到管理一两千人的工厂,我对带人这事儿的各种甜酸苦辣,深有体会。

说真的,对于带人这事,我对日本工厂的印象,深过中国工厂。在培训人,带人方面,我认为日本的方法和系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曾请过日本一家著名企业退休的总经理来辅导,当时我是对接的人,所以就有更多的机会在正常的辅导项目之外,讨论和请教各种其它我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怎样培养人。

他花了差不多大半天的时间,向我详细介绍了他们在日本的人才培养系统和他的带人心得,说真的,那席谈话,对我影响至深,在后来十多年的管理工作中,被我慢慢融会贯通,消化了很多。

今天,偶然读到了日本行为行为科学管理专家石田淳的《这样做指导,难带员工变能干》,也是类似这种教管理者怎样带人的书。说真的,我刚看到书名的时候,一脸懵逼,不知道是个啥意思。翻开一看,才明白,原来是讲怎样带员工,才能让员工变能干的书。

这个作者我印象非常深刻,好多年前,我还三个部门经理的时候,曾经弄到过一本他写的《不懂带人,你就做到死》的繁体版(好像现在也出简体版了),对他印象深刻。那本书,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助力多多。今天再看到他的新书,好奇心自然又起,自然要好好读一读。

石田淳认为,用过去的老办法带人,不灵了,要用心办法。什么新办法呢?他认为目前最有效的带人方法是:行动固化指导。

何为行动固化指导?简单理解,就是利用行为管理工具,将要指导的内容分解、固化,快速让学习者复制。这里面的最大学问我总结为六个字:科学、适用、自动。下面我分别述之。

所谓科学,就是要充分利用科学管理工具。在书中,石田淳总共给出了九种行为科学的管理工具。也就是说,带人是需要科学方法和工具来辅助的,并非只是凭经验就行。

所谓适用,就是指要量身定做,不要一个模子套出所有的人才,而是要根据学员和下属的特点和特色,量身打造他可以实现的目标,并分阶段实施之。

所谓自动,是指,所有的技能和方法,不能教给员工和下属就了事,还要配套一些检查手段和方法,在逐步的培养工程中,让员工具备自动自发的能力。

怎样才能做到自动自发呢?石田淳给出了五大要素,我觉得挺有借鉴意义的,故列举如下:

1.合作性:让员工便能干,首先管理人员得将员工视为合伙人,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同心协力。

2.具体性:人和时候,上司发出的指令都要具体,可执行性要强,这样才不容易产生歧义,做错的机会才会变小。

3.再现性:所谓再现性,是指,在具体的执行中,要将正确的行为标准化,其可复制性要强,再现性要好,这样才能被快速横向推广和执行。

4.一贯性:所谓一贯性,是指上司在说话做事的时候,言行要一致,这样,教出来的下属才能有言行一致,有很好的一贯性。

5.客观性:所谓客观性,就是指不要凭借感觉行事,特别是当经验失效时,要进行充分沟通,达成一致,要保持客观来解决职场中的一切问题。

做为经常要带员工的管理者,我觉得读读这本书,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在这里,我介绍的比较笼统,书中,有更详细和系统的执行方法。算得上是不错的教人怎样“授之以渔”的一本技巧书,建议管理者和需要经常带下属的项目经理们,有兴趣不妨找来读一读。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