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大家从3个现象来思考3个问题。
现象1:每年公务员考试火爆,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那么请问,公务员需要职业规划么?国企员工需要职业规划么?
显然,肯定是需要的。例如说,你进入机关单位,你的晋升条件、途径和方法,不管明的、暗的是有规则可循的,潜规则也是规则。但请注意了,这些人在考虑职业规划时,他们使用的是西方基于兴趣、能力、梦想这类的理论框架吗?显然不是。
这就是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在中国现实中的第一个盲点。我把它归结为:
轻与重 —— 选择权利 VS. 选择能力
什么意思?就是说,大部分人的职场困惑,并不是选择太多而挑花了眼,而恰恰是选择域太窄,而不得不乞灵于所谓西方职业规划理论。
那么多人根据生活本能去抢铁饭碗,难道大家都是傻子么?
从宏观层面讲,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是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完全不能够解决的。
因此,大部分人的职场纠结,其实来源于选择权利的丧失或者被剥夺,而并非缺乏选择能力。前者的问题已经是恶性肿瘤了,而后者的问题不过是伤风感冒。孰轻孰重?
现象2:为何想创业的人如此之多?
无论是年薪百万的金领,还是年薪数十万的白领,几乎没有人没有动过创业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因为不自由!
大部分中国企业,内部其实都缺乏明确的、稳定的、客观公正的职业晋升通道,很多企业即便搞了点内部竞聘这类的活动,其实往往都只是形式大于内容。
也就是说,从企业这个中观层面上讲,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内部官僚化的问题。我把它归结为:
灵与肉 —— 职场战争 VS. 职场竞争
在劳动者权益不受保护的前提下,劳资关系,就没有竞争,只有战争。
作为劳动者,你的武器是什么?是你掌握了老板玩不转的高深的专业技能,或者老板不具备的社会人脉资源,最次,你也在公司有自己的足以促使老板和你不发生火拼、能够坐下来谈判的山头派系力量。
不如此行吗?行,如果你愿意一辈子当苦逼的话。
你可以衣食无忧,住得起房、看得起病、娶得起妻、养得了老和小,但是肉体层面的优渥,并不等于灵魂方面的舒适。
有钱人抑郁的也不少吧。
这也不是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的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来说,就不是西方意义上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大一点的是梁山式的架构,小一点的就是农村生产队。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离我们还有十万八千里。
现象3:为什么高至总经理,低至扫地阿姨,大家都会活得感到很累?
正如书中老马讲到的,人生中一些选择,其实是,你要吃屎味的巧克力,还是巧克力味的屎?
今天的中国社会,大部分人面对的现实是:
喜欢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喜欢。我把这个问题归结为:
爱与欲 —— 奴隶死活 VS. 奴才活死
比如说,即便像韩寒这样的人,同样也得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来供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光靠写书,那迟早得饿死。
今天的中国社会,民生多艰,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欲望,但反观中国,有哪件事情是让人省心的?
吃个饭,毒大米了,地沟油了;喝瓶奶,三聚氰胺了,买国外的吧,人家限购了;出个行吧,堵车了,油价、停车费只涨不跌;房价涨到大部分人买不起的地步;什么都不折腾吧,物价又涨了;就个医得找人;上个学得送礼;结个婚,非“房”勿扰了……
当人的基本欲望的满足都如此艰难的时候,人们面对的问题,就变成了,是像奴隶一样,虽然活着,但形同已经死了,还是像奴才一样,活得很好,却是行尸走肉?
这同样是西方职业规划理论不能解决的。
以上三点,并不等于说,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环境,而只是说,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在中国有着其现实的盲点,有些问题,在西方已经解决了,但不等于我们就没有,这里还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
归结起来,我倒觉得上面的提到的问题,西方职业规划理论在中国职场的处境,简单的说,就是——外伤内治。
明明是外伤,我们却期望通过内服药来治愈。岂无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