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烂书_中国式管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中国式管理 > 少见的烂书
DiSuNLiMiTeD 中国式管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9-15 02:09:47

少见的烂书

如果不能说胡说八道,起码也是信口开河。

对易经,只借其名而不辩其实,所谓中国式管理说白了只能“忽悠”不懂中国文化的老总,再由该老总“忽悠”不懂中国文化的下属;

一般来说,需要论证一个题目,方法上无非演绎、归纳,过程上无非分析、综合。本书既无严谨的逻辑推理(演绎),也无实证的案例、经验(归纳),即便有引经据典,也近似修辞多于论证,乃至用上了“700年风水轮流转,中国21世纪必定繁荣”之类的所谓“历史规律”,在一本严谨的学术书籍里,这种“规律”根本不应该出现!至于具体的分析、综合过程,更加只是把一些中国式的老生常谈用所谓“易理”包装一番,颠来倒去地自圆其说,很多地方要不是同义反复要不是断章取义要不是妄下论断,前提不明、结论唐突、逻辑纰漏的地方不胜枚举。好吧,或许这种可称为非“西方形式逻辑”、而是“东方朴素辨证逻辑”的写作方法,是于朦胧中见真章,那么可看以下一些具体例子:

1、“做好人本身的价值不高,能够把好事做出来,才有真正的贡献。有人才有事,有好人才能做好事”(第一章第一节)。前一句,从根本上没有理解易经生存哲学的本质,把人、事割裂分析,贬人褒事,更是违反儒家人本主义的核心。本质上儒家做事事是为了成就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硬要区分的话,那么做事是过程、结果,而做人是目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怎么能够说做好人的价值不高,这说难听点简直是违反一般的社会与个人伦理。后一句,怎么就能得出“有好人才能做好事”的结论呢?难道没有“好心做坏事”,也没有“坏心做好事”?无论东方逻辑还是西方逻辑,绝对不可能找到有任何一种严谨的逻辑能够支持作者的这一推论,即:行为人的正义人格是行为正当性的必要条件;

2、“我要”代表“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我成”代表“成果管理”(MBR,Management By Result)。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第一章第一节)稍微懂点管理学恐怕都弄不懂这个“我”的主体性是从何而来的:“我”与目标管理或者成果管理的管理理论实在是没有必然干系,目标管理与成果管理也未见得就与中国式管理水火不容,“我”并不一定要与其他人对立,西方管理也有双赢理论,甚至这个“我”还可以指代一个团队。这种例子举得牵强附会之余还不负责任;

3、“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拉扯在一起,好像要绑在一块儿,准备同归于尽呢?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第一章第一节)为什么一定是同归于尽,为什么一定是同倒霉?起码我这个中国人不承认是作者“我们”的其中一份子,也绝不能认同应该承认这种(确实存在于部分、但不是所有、甚至不是大部分)中国人身上的狭隘个人主义观念的正当性,并投其所好进行管理的消极理念,这等于在间接鼓吹一个充满铜臭、自私与贪婪的社会;

4、“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决定在我们“安”和“不安”。”(第一章第一节)无论如何不是易经的思想,这是典型的西方二分法,而且还是片面、孤立、绝对的二分法;

5、“管理者先求修己,感应被管理者也自动修己。双方面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第一章第一节)自求合理合的是谁的理?是管理者的理还是被管理者的理?管理者修己就必定可以感应被管理者也修己吗?个体的修己为何必然与组织、企业、社会的目标、利益方向一致而不是相反呢?做出这些结论的根据呢?逻辑呢?例子呢?一概欠奉!

限于篇幅我只是就第一章第一节摘录了部分有明显纰漏的句章。全书类似的地方多不胜数,哪怕我是断章取义,是鸡蛋里挑骨头,如果一本书能有如此之多“疑似”问题,也可说是不堪一读了。如果是水煮三国形式的明显的管理学普及读物,那么有这样那样的不严谨或者片面、绝对、甚至浅陋的地方,都是可以原谅的。可是扣着“中国式管理”的大帽子,俨然学究的做派,顶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光环,是不能这么草率的。

本书首先对前提条件,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现状、个体需求等,缺乏有说服力的系统分析,而只是“想当然”、不完整的片面化、绝对化论断;继而在论证过程上空洞无物,基本上是“拍脑袋”的经验之谈,或许能博得一些不谙管理学理论、在商场上实践了一些日子的老总赞赏,可是就学术而言真是不堪一驳,整本书基本上就是玩得高明点的同义反复:将一些中国式企业经营现状加以抽象后,换以管理语言+易经术语的面目出现,再加以管理学上的引申、附会,便成了所谓的中国式管理——这最多只是“中国式管理现状”的概括(甚至不能称得上是综述,如果是有血有肉有根有据的综述,倒可以运用归纳法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比如《基业长青》就是典型的历史/经验研究方法,可是全书连半个案例都没有,真是名副其实闭门造车,凭借的也就是作者本人的经验和直觉),若是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价值、科学性、启发性几乎等于零——当然它可能能够与实践结合,很多泛泛而谈的论点都可以与实践结合,能够与实践结合和科学理论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就跟“我妈是女人”,然后作者用别的语言来复述一遍“本人的生母是雌性人类”一样,现实的同义反复是绝对正确的废话。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