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尚遇见钻石》是全球最畅销的商业书籍之一,《业力管理》作为《当和尚遇见钻石》的续篇,由麦克·罗奇格西、克里斯蒂麦克奈丽喇嘛、迈克尔·郭尔登合著,整本书围绕“业力管理”八条法则展开,是三位作者结合佛学、哲学及商业实践总结出来的,是“百试百灵的成功秘诀”。
法则一:停止无用功。
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所有事物的成功几率都是百分之百。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决定,这些决定充满了碰运气的成分,以至于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活在逆来顺受中。抛开无法确定的概率,停止这种无休止的无用功,我们应该做的是:确信我们百分之百成功,然后立即行动。
法则二:找到背后的原因
凡事发生必有前因,早上开车出门,转动钥匙,车却没反应,这时候需要打开引擎盖,查看电池是否出问题。这就说明钥匙并不是决定车子是否能发动的原因,钥匙只是问题表象,电池才是真正的问题,换好电池才能让车子开动,开始全新的一天。
生活和工作也如此,任何问题我们都需要找到表象背后的原因。也就是业力管理中的“业”: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业力管理”认为“业”才是一切事物的根源。我们遇见谁、获得怎样的成果都取决于“业”。我们的任何一个举动都可能产生“业”的种子,这枚种子在内心萌发,长成参天大树,“善业”成就我们的事业。“恶业”则会组织我们前进的脚步。
法则三:认定你的事“业”伙伴
“业”的第一定律:不论你想得到什么,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获得它。
——宗喀巴大师
事“业”管理的伙伴是“业力管理”的核心,他们是让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得以实现的人,他们会把“业”反弹给我们,种到我们的意识里,使它成为促使成功的契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事“业”伙伴,全力以赴的促使其成功,然后我们自己的事业也会获得成功。比如,如果我们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我们应该:
1、让同事和下属获得成功
2、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
3、让供应商赚钱
4、让整个世界的人们获利。
用作者的话说:我们要走出去,去更广阔的地方,去个远离自我的地方来获得“业”的回声,想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我们就得先让这个世界获得成功。忘掉自己,为他人而做,一切就能顺利解决。
法则四:从我做起
在“业力管理”中,一切成功都源于自己,如果自己不出声,那就不可能收到回音。“业力管理”号召我们通过服务他人来让自己心想事成。比如公司让你培养年轻的新主管,一般人可能会拒绝,担心年轻人获得知识技能之后取而代之。但“业力管理”认为:你可以尽全力把年轻主管培养成超级明星,他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会反弹到你身上,把你的价值和市场拓宽。结果可能是他取代了你的位置,但你也会走马上任更高的职位。
就如作者说的:如果我们能够放弃自我的边界,让身边人都成功,我们会与创造万物的能量同步,也会慢慢从心底感受到深层的平和与满足。
法则五:停止做决定
之所以要做决定源于对成败的不确定性,这说明这个决定的成败只是概率问题。同时每个决定都会衍生出更多的决定。多个决定叠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利与弊”。这有悖于第一条法则:所有事物的成功率都是百分之百。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停止做决定,训练自己的直觉,跟着感觉脚踏实地的做事,而不是靠概率的去试探。
法则六:装好订书针
用订书机时,我们不会拿着订书机到处去问人:这个订书机好用不?而是拿起订书机立马就用。也就是说遇到问题过多的思考过多的询问过多的踌躇决定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应该像“装好订书机”一样,凭着直觉去做。
法则七:乘着问题飞跃巅峰
“业”的运作就像飞机起飞一样,你永远不知道前面排队的飞机还有多少,还会延误多久。在认识“业力法则”之前,我们已经浪费太多时间太多力气去抵抗世界,我们不喜欢工作伙伴,甚至还想方设法的打败他们。工作、生活各处都充满了竞争关系。而这些竞争的业种会在留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些“恶”的意识和日常积累的“善”的意识,我们永远不知道哪种意识在身体里先起飞。
比如作为一个创业CEO,如果公司里有爱抱怨的同事,你仅仅把他开除掉是不够的,开除了他其他人还会抱怨。开除他产生的“业”,也会滋生出别的问题。你要做的是弄清楚他抱怨的是什么,是不是你本人的抱怨种下的“业”,导致他的控诉。这时候你需要关掉阀门断了自己抱怨的“业”,才能让公司成员成为你的拉拉队员,齐心协力向前走。
法则八:业力再投资
前面提过:“业”的第一条定律:无论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得到它。如果你对别人做了件好事,那么回到你身上的也是好事。反之亦然。那业力如果枯竭了怎么办?就像一个公司也有关闭的时候。
作者认为应该让业力再循环,成为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做的是:把“业”种到事业伙伴那里。把项目获得的奖金用来请同事吃饭、为家人买礼物等。还可以把上个项目的收成的10%投资都下一个项目中。这样人生会产生复利效应,业力永远循环,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