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还是教材_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 > 小说,还是教材
相忘于江湖 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4-30 14:04:17

小说,还是教材

不知从何时开始,职场小说迅速风靡全国,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销售排行榜,到各大书店最显眼的展示位置,从路边的书报亭,到各级图书馆,无不成了职场小说的天下,职场小说与官场小说并列,成为一类特殊的写作题材,也成为热销书中的一大门类。
从《杜拉拉升职记》、《浮沉》,到《圈子圈套》、《做单》与《输赢》,再到《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之类,各种职场类小说精彩纷呈。职场小说,作为一个门类,内容自然是以职场为主题,但总归是小说,因此小说的要素也是必不可少,不然就不能称其为小说了。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职场小说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故事类职场小说,这类小说以职场为叙事背景,以职场故事取胜,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类职场小说适合各类人阅读,最好的例子就是《浮沉》与《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职场小说更偏向于小说,无论是不是身处职场,都很容易被小说中的人物打动;另一类是说教类职场小说,这类职场小说以主人公的某种特定职业为背景展开,介绍这种职业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现身说法以及带领团队取得最终胜利为故事的构架,讲述这种特定职业中所需要的技巧之类,这样的职场小说虽然故事也跌宕起伏,但因为涉及的职业内容比较多,因此并不如第一类小说那么易读,受众相对就小些,这类最典型是《输赢》。还有一些职场小说,其实不妨叫做职场通俗读物,如《潜伏在办公室》、《杜老师的一天》之类,也算是职场题材,但内容更像变了像的“职场心理鸡汤”或者“职业充电宝”。
《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应该算是典型的说教类的职场小说了,而且有些过分,就是小说的成分反而小,说教的成分却极大。物流业近年来日益为商业所重视,因为涉及到从物料到生产到成品到客户整个环节,不夸张地说,物流涉及到了商业中的所有环节,而汽车产业的物料更是连设计都涉及到物流,因此一本讲汽车产业物流的书,可以说能够涵盖物流业的所有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选材还是很用心的。但一本书要让人有兴趣读下去,又能有所收获,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蜘蛛》一书内容涵盖了物流业的所有内容,但这些内容对于一个物流业的入门者,或者是外行来说,信息量无疑使太大了,而作者却是十分的有诚意,一定要把物流业中所有的概念与环节全部告诉读者,无论是故事中的对话,还是故事中主人公的行程与会议,甚至主人公的家庭生活的对话……全部成了作者教育读者学习的领域,于是整本书充斥着这种的物流业的概念,定义,分析方法。这样的一本职场小说,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教材,但说实话,这样的教材也并不是好教材。
我一直欣赏阿兰德波顿的一句话,一本书如果读起来让人生厌,那它算不得一本好书。《蜘蛛》一书,作者本来想着是通过小说的形式,把物流业中的所有内容通俗地告诉读者,让读者有个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能学到相关知识的途径,说实话,这样的立意很好,但小说之所以为小说,之所以为读者乐于接受,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有独特的个性,小说本身有自己的情节,通过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读者与小说的主人公一同经历了职场的历练,一同获得了成长,这也是职场小说之所以热度不减的原因。做为一本成功的小说,它的首要任务一定是要把故事讲好,其他的譬如教授知识,传授经验之类的内容只能是附属,如果读者连作者讲的故事都不愿意看下去,那你讲再多的知识又有何用处。《蜘蛛》一书在讲故事方面起码是并不成功的。
再说职场小说的第二个功能,让读者获得知识,得到职场经验。这虽然不是职场小说的主要内容,但确实也是职场小说吸引部分读者的原因之一,而且确实有些作者是做到了这一点的,如《输赢》与《杜拉拉2》。《蜘蛛》在知识性方面与其他的职场小说相比,可以说是信息量严重的超标。《输赢》全书讲到的职场技巧也就一个——书中的所谓摧龙八式,而《蜘蛛》在知识性方面显的有些过分有诚意,全书基本涵盖了物流业的方方面面,可谓信息大爆炸。但说实话,个人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作者选择小说这种形式就是为了让人易于接受,但如果一本书中处处是概念,是专业的术语,那么读者是否还能如读其他小说一样易于接受书的内容呢?从心底讲,即使我是一个物流业的入门者,我不会选择《蜘蛛》,虽然《蜘蛛》的内容可能比专业的物流学的教材还要全面,但与教材相比《蜘蛛》中内容缺乏系统性、条理性。因此就是做教材,《蜘蛛》也并不成功。
一次失败的尝试——《蜘蛛——物流战略高管手记》。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