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李世民——评《唐太宗治官笔记》_唐太宗治官笔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唐太宗治官笔记 > 走下神坛的李世民——评《唐太宗治官笔记》
不夜影城 唐太宗治官笔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6-18 15:06:34

走下神坛的李世民——评《唐太宗治官笔记》

中国人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那就是盛世情结,而盛世的标准主要有:上有圣君,下有贤臣,内修文德,外拓疆土,四夷宾服,万国来贺。生在这样的时代,就算是一个平民百姓也活的意气风发、无比豪迈。所以中国人不约而同的将一个朝代首选——唐朝,而对于这个盛世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奉若神明。他符合老百姓对圣君的一切期望,既能纵横疆场又能治国安邦,既有威服四海的霸气,又有怜悯宽恕的人道。在某种意义上,李世民是中国男人的偶像,他代表着常人不可企及的伟人梦,也代表着常人可以接近的英雄梦,因此塑造李世民、分析李世民乃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剖析,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高。而了解李世民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他的用人之术,他战争年代总是把天下武功最高强的英雄豪杰集中于自己军中,和平时期则把四海最优秀的学人智者收罗于秦王府内,成为帝王后更是名臣如云、尽忠职守,可以说正是由于李世民治官的高水平才有了大唐百年盛世。《唐太宗治官笔记》便是带我们“附身”于这位千古一帝,站在他的立场和高度,体验圣君是如何修炼而成的,看清君臣之间利用与被利用、制衡与反制衡的微妙关系,把王霸杂用的分寸把握到了极致,生动再现了唐太宗的领导艺术及其政治手腕,还原了历史本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下神坛但更加可敬可畏的李世民。

历来的开国帝王难免会做两件事,一是杀人,二是用人。中国历史上充满了太多的杀人灭国的强人,但仅仅靠杀而没有人道和仁爱精神净化,便可能沦为野蛮的杀伐之气,那不是阳刚之美,而是恶魔的化身。通过《唐太宗治官笔记》我们看到,杀人和用人都是李世民做了并做好了的事情,杀掉了亲兄弟却重用他们的谋臣;杀掉骁勇的单雄信却重用同样骁勇的尉迟恭;而杀掉曾经重用的刘泊等用人,都是服从和服务于他心中唯一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帝王并创建一个强大的帝国。因此要杀人,但仅仅是那些必杀之人,如虽为手足却已反目的兄弟、那些有才无德有勇不忠的强将以及政治斗争中不得不杀的臣下,而李世民的杀人是理性的,杀一是为了儆百,杀人的目的是更好的用人,用人是一门学问,但更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便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李世民身上,既具有曹操的武略,又具有刘备的笼络术,但远比二人规模弘远,这些在他如何有效的任用贤臣、良臣、能臣乃至佞臣、小人等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当你认为这就是李世民高明之处的时候,作者却更深刻的告诉你,这只是表面现象,韩非子就曾如此说过:“再圣明的君王,他也只是一个人,而他面对的臣下却有成百上千人之多,要想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和群臣斗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呢?”所以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是把功夫下在如何建立良好的制度上面,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某一个贤臣身上。因此成就贞观之治开创大唐盛世的,是一个圣君、一群能臣和一套好的制度以及他们之间高效的配合。

《唐太宗治官笔记》里很多新颖论断并非作者哗众之论,而是有根有据,在《唐史》中多次记载,唐太宗有一个爱好,总是喜欢在闲暇无事的时候,把满朝文武挨着个儿的拎出来品评一番。这就好像一个守财奴总是会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把自己收藏的奇珍异宝从库房中翻出来,细细擦洗检阅、摩挲把玩,试想一位能力超群、阅人无数而又酷爱钻研人性的皇帝,治理百官的水平岂能仅仅流于俗套、被世人一眼看穿。所以,品读这位千古一帝,不能仅仅停留在世俗的说法,以及站在“重臣轻君”的角度,而应该如作者般站在帝王立场、通过现代视角、挖掘内心世界,揭示帝王的人生哲学和心术,尤其书中摹写其面临某种历史状态时的独特体验,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李世民、学习李世民有很大的帮助和深远的意义。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走下神坛的李世民——评《唐太宗治官笔记》”的回应

泉水跳跃 2011-08-31 21:28:00

一个圣君、一群能臣、一套良好的制度以及他们之间的高效的配合,赞!

风竹欲 2011-06-22 10:33:49

杀人,用人,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