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的自大与自夸_食神漫笔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食神漫笔 > 国宝的自大与自夸
五芒星 食神漫笔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1-23 22:11:41

国宝的自大与自夸

不太了解所谓“日本国宝”的北大路鲁山人在日本饮食界的江湖地位
仅就书中所录文章而言,扑面而来的是一派老气横秋
作为一个长者,留恋于过去,看不惯现在,算不上什么奇怪的事
自大、偏执、固执己见、食古不化……也都是屡见不鲜的老人家通病
更何况,作者还有着显而易见的浓烈到刺鼻的大和民族自豪感
作为一个对于日本文化只有粗浅了解的异国读者,不会,也不可能对其中一些观点产生共鸣
所以,看书的时候,不必因为这是所谓“日本国宝”的真知灼见,就全盘接受,当作金科玉律

一开篇,《美食七十年之体验》,标题已经暗示了自己的老资格,七十年,老夫尝的美味多过你们吃米……
然后列举了一堆作者与书(应该都是小有名气的美食家吧),再大加鞭挞——
----------------------------------------
  十分遗憾,他们每一位都受自身美食体验方面的局限,谈不出值得不一读的东西。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他们缺乏亲自做菜方面的经历,看法、想法只停留在表面。另外一个理由便是先天素质方面的欠缺。首先,他们缺少对美的感动。
  总之,饮食文化涉及面太广,底蕴太深,似乎无法轻率而论。因此,许多人有关食物的观点从来都是一派胡言。说极端一点,他们既不懂享受美食的方法,也没有足够的学习愿望。
  我个人在包含行业摸爬滚打七十年,也未必能说已穷尽其中之道,仅仅只是进入享受其乐趣的境界。可是,七十年从不间断地埋头于美食生活,结果的确和别人有所不同,有种感觉像是走到了尽头,吃遍了所有极品美味的东西,真正达到在这一领域的游刃有余,无拘无束,因此也难免不产生曲高和寡、“欢乐极兮哀情多”的感慨。这就是今天的我之心境。
----------------------------------------
这样的自吹自擂真是叹为观止呀,贬低他人,拔高自己,当真是大师风范?
而且翻完整本书,也看不到作者本人描写自己亲身料理的经历,所涉美食也都是吃吃吃
挂的名头里也好像仅是“美食家”而已
下一段里说“许许多多认识我的人认为我很不幸”,估计受得了这老头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言归正传,谈回本书的重点,料理与饮食
看完本书,最基本的所得,是明白了何谓“料理”
日本“料理”,和中国“烹饪”,单从字面上解,就是对食物处理的两种理解方向
“烹”、“饪”,讲的都是做菜的技巧与手段,是将人工处理置于重心
而“料理”,则讲求的是对“材料”的“处理之道”,将对食材的追求,置于第一位
所以书中屡屡提及何处的鱼更好,某处的肉更佳
日本人很擅长制造顶级食材的概念(或曰噱头),比如神户牛肉之类
而北大路山人在书中也对此颇为自傲,大有天下顶级食材尽在日本之势
《材料?料理》一篇中声称“日本与中国不同,在材料上远远优于中国……关键就在于日本的原料在品质上胜过中国。”
但讲真,一方水土出一方食材,各国本土居民,经千百年的肠胃适应,总是对本土食材有着天然的认受性
以日本的面积,动植物的种类,又凭什么敢认定其他幅原辽阔的国家,养不出比日本肉质更上乘的牛羊猪鸡,捞不到比日本更生鲜的鱼虾蟹呢?
所谓的口味认证,本来就是自说自话,每个国家(甚至一国之内不同省区)都认为自己独好
如此而已
所谓日本顶级食材天下无双,说穿了不过是一种神化(包装)
(看过一些介绍,比如所谓的神户牛肉天天喝啤酒和按摩什么的,说穿了都是骗人的,自抬身价而已)
作者对日本食材的盲目推崇,在《日本的一切均优于外国》一篇中最为凸显
在这一篇里,作者贬西餐,诋中餐,说“大众容易接受像西洋料理、中国料理这种依靠人工粉饰的美味”而“日本料理拜天然材料所赐,无需西洋料理之复杂技巧便可美味食用。”
且不论这一评价是否公道(如上所述其他国家自然有也独特的美味食材,而这些食材这位老爷子也未必有口福吃到)
既然“好的鱼鲜,只需撒让食盐直接用火烤制便成一道风味绝佳的美食。蔬菜也是,只要新鲜,不用费什么工夫就能很好吃。”
那么还需要作者这种所谓的“美食家”么?那些天天猎食鱼鲜的飞禽,那些天天啃食野菜的走兽,岂不是都比作者要更懂得美味乎?

《美味畅谈》一篇中“中国料理与京都料理”中更是暴露出作者对中国食材的认知其实很浅薄
----------------------------------------
  中国料理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不仅仅只停留在追求食道之乐趣这一层面,另一个成为推动其发展、发达的便是食物的不足。比如说桂鱼,人们会非常珍重。可是在日本情况就大有不同,没有人认为它有多么好吃、多么稀奇,原因是日本有更多更好的、味道比它鲜美得多的鱼。
  中国料理往往会用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做食材,这是否也源于食物不足的事实呢?比如说蟾蜍就是一例。中国的蟾蜍总体上比的食用蛙还要好,但稍有苦味。
----------------------------------------
拜托,在中国,也同样有很多更多更好更鲜美的鱼,不要你知道个桂鱼就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食用鱼了好吧???
拿中国的中等食材VS日本的顶级食材,然后得出结论,真是深得上驷对中驷之道呢
如此种种,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用自己片面的认识妄下结论
(如果让这位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食材,不知还好不好意思说日本的食材比中国充实)

如果作者仅仅是作为美食家,而对本土美食(食材)而自豪的话也就罢了,但,并不止于此
《古陶瓷的价值》中,作者开启全面制霸模式:
----------------------------------------
  古陶瓷产地众多,如中国、朝鲜、日本。今天在这里,不是自我吹嘘,近来,日本制的陶瓷越来越受到瞩目,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日本陶瓷的优秀之处。我们估计,日本陶瓷最终将站在世界陶瓷界的最高峰。书法也是,就我对书法的研究,日本书法也是最高水平的。日本绘画、建筑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在中国、朝鲜,绝对找不出任何建筑可以媲美名垂青史的那些杰出的日本建筑。说到日本书法,自古以来就有人们津津乐道的……(略,一串日本人名)等书法……
----------------------------------------
真是受不了,你干脆说日本文化艺术举世无双、天下无敌好了
然后同一页里还把自己写的几个字晒出来,坦白说,有点自大成狂了些吧?


作为日本“国宝”,对本家美食推崇没意见,但如前所述那样贬低他人拔高自己,在对各国菜色的评价下,同样是贬低他国拔高日本
《日本料理的基本观念》中所此说——
  西餐倒还可吃,中国菜也行。看来,西餐、中餐之类加工相对容易简单,只要记住规程,照章办事,也许人人都能做成。可是,看看日本料理,就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得用专业厨师,即使这样,从早到晚还要不断唠唠叨叨,训斥教导他们。不过,日本料理一旦做成,便可以满足所有日本人的嗜好,其菜品口感完全适合我们。可是,这种完全适合的境界却是不易达到的。
----------------------------------------
这一段完全暴露了作者对他国美食的浅薄无知
西餐不提,中餐菜系众多、食材花样翻新、菜色难以计数,岂是只有人人会做的家常菜而已!
作者想当然的以为照着菜谱,人人都能做成(虽然加了“也许”两字)
日本料理得用专业厨师,难道那些中餐酒楼、餐馆里都是不专业的业余厨师乎?
难道中餐馆里就可以随随便便抓个人来当主厨、大厨乎?真是搞笑
在《料理与餐具》一篇,作者又说——
----------------------------------------
  “中国料理世界第一”,这是那些饮食界一知半解者常持的观点。同时,一般大众所就附和差不多第一应该是中国吧。可是,我个人的观点是,中国料理真正赢得世界第一的辉煌是在明代,并非现在。这一点只需看看中国的餐具便不难明白。在中国,无论是古染工艺还是红绿彩绘工艺,餐具作为艺术品达到鼎盛时期都是在明代。到了清代,品质已经开始下滑。到了现代,更是难上档次。也,品味当今中国料理,难有让人为之感佩之物。
----------------------------------------
话说要黑也要黑的有点技术含量吧,为了贬低今日之中餐,装着赞扬古代的中餐,借以论证中餐一路下滑
但问题是,你尝过明代的中餐?你对比过明代中餐和今日的中餐?
拿来作为证据的“餐具”更是让人啼笑皆非,评价美食,餐具只能作为加分项,但归根究底还是要看菜色本身的色香味吧
你又不是吃盘子吃碟子的,餐具再好,盛上一个五级厨师做出的小菜,就能上档次了么?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