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感悟——人类学课程作业第二发_肠子,脑子,厨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肠子,脑子,厨子 > 深夜感悟——人类学课程作业第二发
旺达 肠子,脑子,厨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21 01:12:28

深夜感悟——人类学课程作业第二发

一看此书名字,就很吸引人,三个“*子”对应的正是讨论人类关于“食物与吃”主题时的三个维度。“肠子”意味着食物首先要能填饱肚子,吃的第一要义是要能满足人的生物性需求;“脑子”说明吃的过程还与人的神经认知、心理认知有关,享受食物的过程会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功能,给人带来千差万异的感受,因此,“脑子”的偏好反过来也会影响着人们选择吃什么,怎么吃;“厨子”则对应着饮食文化,世界各地人民创造出缤纷多彩的饮食文化,而社会性的、文化性的因素也会渗透到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地形塑着个人的饮食偏好。这本书所展现的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正好体现了人类生活生物性与社会性交织的一面。几万年前,自然环境对人类祖先的影响印刻在了当代人类的脑神经网络当中,因此对酥脆口感、高糖高脂口味的偏爱成了大多数地区人们饮食偏好的共性,所以人们依靠着历史演化中获得的才智,并发明利用各种技术创造出各式酥脆飘香、滋甜可口的食物。此外,在大脑的神奇运作下,食物还成为了人们感官记忆和历史记忆的线索,正如火鸡在美国人感恩节的作用,粽子对于中国人端午节的意义。

在书的最后一章,艾伦提出了自己的食物理论,这是一套内隐的、有关饮食习惯的大脑表征,控制着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和交互活动。它是在童年时期塑造起来,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并随着我们在特定文化环境的成长而发展。这倒让我想起了自己最近突然对咸鸭蛋的厌恶转为了喜爱的例子。第一次吃咸鸭蛋是大学后在一家快餐店,当时以为咸鸭蛋跟普通的熟鸡蛋没有太大区别,于是吃了饭后将蛋剥了壳一大口咬下去,结果又咸又腥的味道让我赶紧吐出来。此后,见到咸鸭蛋都会绕路走,食堂里摆着的青黑色的咸鸭蛋总让我联想到一些令人反感的事物。这可好了,糟糕的味觉记忆引起了我不好的视觉联想。

后来在这学期,有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介绍如何制作和享受咸鸭蛋美味的视频,吃白米饭、白粥时可以像就着咸菜一样就着咸鸭蛋吃。视频中布置精良的就餐环境、餐具以及优美的音乐有点动摇了我之前建立起的对咸鸭蛋的厌恶情绪(事实证明,食物之外的感官体验也会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评判)。于是,某天我在学五食堂,本着一向以来敢于尝试各种食物的勇气,决定再尝尝咸鸭蛋的“美味”。这一次我按着视频里的吃法,将咸鸭蛋剥去一半的壳,拿在手中,挑一点蛋白放到嘴里,然后吃一口白饭。这次打开了正确吃法,嘴里咸咸的味道配上一口没有味道的白米饭,二者的交融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唾液在分泌,米饭的糖分在分解,咸鸭蛋就如一个引子将白米饭原有的味道充盈在你的味觉感受中。吃到蛋黄时,独特的味道和口感使嘴里多了一层细腻感。

这次的咸鸭蛋就如一把钥匙插到了正确的锁孔里,一下子打开了我小时候的味觉记忆。小学一二年级时曾做过留守儿童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奶奶生活得比较节俭,家里的鸡蛋供应得看母鸡心情,母鸡心情好的那段时间,就会每天都下一个蛋,所以家里的鸡蛋并不充足。因此,有鸡蛋吃成为了我们几个小孩很期待的事情。家里小孩想吃鸡蛋时,奶奶就会连壳蒸上一两个专门给小孩的。吃饭时,就会将鸡蛋壳剥开,放在一个酱油碟里,有弹性的蛋白和粉粉的蛋黄遇上酱油的香味,再配上一碗白米饭,味道很简单却又刚刚好,蛋和饭都成为了舌尖上的主角。记得当时我可以就着这个酱油蛋,不用其它菜连吃两碗饭,一种满足感在嘴里回味。后来初高中住校,用餐在食堂解决,放假回家父母亲也会准备比较丰盛的菜肴,这么多年过去酱油蛋已经好久没有出现我的餐桌上。那天就着咸鸭蛋吃白米饭的感觉似乎让我回到了小时候吃饭时的那种满足感。原来不知不觉中,小时候的饮食偏好伴随着一种记忆印刻在我的生命体验中。现在,我时不时就会到学五食堂享受这一份独特的美味。

 美食,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当它与我们的生命相碰撞时,正如人类学所说的,它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身体体验。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