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人间烟火”——M.F.K.费雪的美食天地_写给牡蛎的情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写给牡蛎的情书 > 诗意的“人间烟火”——M.F.K.费雪的美食天地
舒祥(紫苏) 写给牡蛎的情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28 14:05:49

诗意的“人间烟火”——M.F.K.费雪的美食天地

当被问及为何会独辟蹊径选择“美食写作”这项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显得“浅薄”的主题而放弃“爱、生存与力量”的永恒话题时,费雪回答得十分坦率:“我是人类的一员,我会有饥饿感,这也是本性之一。因此当我书写有关如何解决‘饥饿’的故事时,本质上我写的依然是对爱和温暖的渴求,以及在现实世界中追索真实的满足感。”

这就是M.F.K.费雪并不艰深的作品时至今日还依然饱含魅力的原因:坦率真诚并且言之有物。不同于其他各式令人眼花缭乱的“菜谱精选”或是“美食大全”,费雪的饮食文学更像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博学之士恰巧又是一个品味独特并对生活满怀激情的饕餮之客,不经意间就可以在妙笔生花的同时告诉你什么食物适合这样的心情和氛围,而不用可以讨巧绞尽脑汁地用现学现卖的典故点缀原本苍白的厨房指南。所以,她的书,首先是质量优异的散文随笔;其次,刚巧这位时常“饥饿感”十足的女士对于美食有着执着的研究和源源不断的热情。于是我们这些自诩清高的人士,可以堂而皇之承认“人间烟火”的美好,不得不说有费雪的一份功劳。

《给牡蛎的情书》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令人由生理之欲升华至心灵之欲的好书。开篇从一个牡蛎苗的诞生娓娓说起,漂流,附着,外壳的生长,一生的抵御侵袭,乃至最后的幸存者也只是做了人类的“腹中餐”。费雪并不是要讨伐要呼吁生命的不易,在那为牡蛎描绘的带着淡淡忧郁的言语中,有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尊重,而这是很多美食作家所不具备的,也会是我们臆想的作为食物的被动物所希望的最好的待遇了吧。这就是费雪的与众不同之处,她不仅仅是作为“人”这个主体,以吃或者品尝为最终目的。她在与食物的共存中,思索着,找寻着更深层次的共鸣来体现她的热爱与理解。

这就不仅仅是味觉和视觉的享受而已,法国视美食或一切美好事务为生命的“崇美”文化对于这个乐观开朗的美国人的影响由此可窥一斑。这是件好事。因为她既保有了美国人的务实幽默,又兼具了法兰西的温柔浪漫,因此无论她谈论历史、哲学、艺术、人生或是其他什么“值得思考的命题”,就不会显得太过枯燥或是偏执。

托科技发达的福,现在我们熟悉喜欢的可能会是Nigella Lawson或者Laura Calder这样在荧屏上光芒四射的美食专家,优雅而生活气息浓厚。但费雪自有她摄人心魄的魅力,通过文字。费雪和Nigella Lawson一样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并且也是个美丽可爱的女子,不同的是,费雪的美丽高贵中蕴含一股巾帼气派,并且她很好的将这股气息注入了她的作品。这在《如何煮狼》中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部书侧重于战时极其艰难拮据的环境中如何在饮食方面精打细算物尽其用而不放弃追寻美食感受。字里行间的坚强与睿智确实令人鼓舞。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勇气和对美味的热爱,即使一片抹了厚厚黄油的战时蛋糕(因为资源紧缺而缺油少糖,当然不能幻想戚风蛋糕的绵软或是重磅蛋糕的滋润感)加一杯牛奶,都因为花了心思而令人乐在其中。一个人或者说一位美食爱好者对于美食料理的最高境界,并不仅仅是能调出如何独特的味道,能发掘出如何另类的搭配,或是能如何完美的再现传统食谱上的繁琐和严谨;若是能在材料奇缺的境况下,还能不慌不忙的用少得可怜的面粉,随手能抓到的菜叶和一点点油腥做出一锅像样的蔬菜汤,才是展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却又尽力为之了的精妙。

因此费雪的书曾经被误认为男士所著,因为她少了那个年代女性文学所惯有的纤弱敏感。但在我看来,她的笔下,依然流淌着俏皮、优雅和温柔等等不可或缺的女性特质。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费雪的散文,超越了家长里短的小情小调,虽然写的大部分是油盐酱醋的合成作用,但旁征博引的警句和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情景回顾,只能让我们在她时而泼辣豪爽时而温婉感叹的言语火花中,不禁莞尔。

美食文学所能带给读者的最本质,是享受。而费雪不但满足了我们食欲上的期待,更多的,给予了我们精神上的惊喜。难怪她会被奉为“美国饮食文学天后”,会是韩良忆这样重量级的当代美食作家的“精神偶像”。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