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五味_寻味中国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寻味中国 > 乡愁五味
李小丢 寻味中国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8-07 12:08:22

乡愁五味

文/李小丢

余光中曾经在《乡愁》一诗里告诉过我们,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海峡,这些意象让人感到绵长又凄凉,是无法触碰的伤痛,是属于第一代移民的共同记忆。而对于像林留清怡这样的第三代移民来说,乡愁已然越过了故土难离的藩篱,只有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外在维系着他们与故国脆弱的联系。那么乡愁对她又意味着什么呢?

林留清怡在美国出生和长大,2000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除了外表,她和其他来中国的美国人没什么区别,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没有太多的兴趣。虽然她儿时没少吃母亲做的蒸肉饼和外婆包的猪肉香菇馅儿的饺子,但是她更想吃麦当劳这样其他同学都在吃的东西,家里飘出的那股菜味儿让她感到颜面无光。

她迫切地想和其他美国人一样,她也认为自己做到了。可是到了中国,现实给了她当头棒喝,她一脚踏在外侨与世隔绝的小圈子里,一脚踏在圈外的中国世界中,两头不着边,无法找到融入的感觉。她生平首次意识到自己急需解决种族、身份认同与归属地的问题。她想知道,她的文化之根在哪里。最终她选择从食物的角度来找到这种联系,并把她的寻根之旅写成了《寻味中国》一书。

和纯正中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给林留清怡带来的惊吓远大于惊喜,她发现,跟唐人街那些改良中国菜酸酸甜甜的口感相比,在中国餐馆点菜意味着每一次都是险象丛生的探险。未知的食材一次次考验着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底限,她小心翼翼地穿行在活物、内脏、爪子和舌头频繁出现的雷区;还要随时准备接受从未体验过的味道带来的挑战,当她在宫保鸡丁中吃到一粒花椒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知道原来除了酸甜苦辣咸这五味之外,还有这样类似于到牙医诊所被打了麻药的口感。

虽然这不是个一见钟情的故事,但并不妨碍她渐渐的爱上中餐怪异的口感和味道,甚至这种热爱更进一步,她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吃,而是要挽起袖子走进厨房,去研究这些味道是如何发生的。她进入了烹饪学校,破天荒第一次感到自己融入了中式生活,成为了这个充斥着矛盾、变幻莫测、日益强大的国家的一份子。

《寻味中国》常常让我联想起何伟的《江城》和《寻路中国》,两人选择了解中国的方式异曲同工,都切入了当下普通中国人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群体,进而把握了变化中的中国的脉搏。何伟以外教老师的身份走入了中国文革后出生的一代年轻人的内心世界,见证了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以及因此带来的矛盾和变革。林留清怡以厨师和美食家的双重身份接触到的更多,烹饪学校的王主任让她了解到过去中国的历史和当下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的生活,她帮厨的山西面摊的张师傅则让她一窥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的梦想和汗水……厨房成为了开启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把钥匙,让她品尝到了人生的五味。

她最终认识到,正是美国童年的蒸肉饼和饺子塑造了她的味觉,就像《舌尖上的中国2》中说的:“如同传授母语,母亲把味觉深植在孩子的记忆中,这是不自觉的本能,这些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即使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五味,不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乡愁的滋味。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作为商业用途的请豆邮征询,谢谢)


 
====================================================
    
    
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个读书类的微信公众平台:

读书有疑(微信号doubtsinreading)

每日推送一些有看头的书评(当然不只是我写的)、作品作家、精彩短篇等。编选的宗旨就是有趣、有品、有疑。欢迎喜爱读书的朋友们推荐、订阅。

快!关注起来!关注一下不会怀孕的啦!(●'ω'●)丿♡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乡愁五味”的回应

水秀乡 2014-08-10 00:00:11

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