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出家已还俗_饭否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饭否 > 未曾出家已还俗
小宽 饭否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1-12 19:01:24

未曾出家已还俗

 (自摸一把,沈宏非写的推荐序)


  几年前,我认识小宽的时候,他是个吃货。后来才知道,他还是个诗人。
  事实上,小宽在认识我和被我认识的之前之后,一直就是个诗人。几年来,我怀着悲喜交集的心情,亲眼目睹小宽之肉身一顿一顿地从微胖界步入标胖界。此一态势,对于吃货来说,实属可喜可贺;对于诗人来说,却是可歌可泣。也就是说,在他的肉身暴露了他在精英遍地的诗人界里的卧底身份的同时,他的诗歌也出卖了他在屌丝成堆的吃货行里的潜伏自我。
  不过,看上去小宽本人对此并不在意,诗集,吃集,一本本地连着写,接着出,而且,这一次居然还把替
  他新书写序的工作派到了我这个巨胖界人士的头上。
  说到替人写序这活儿,据说最新流行的写法是不写对方,狂写自个儿。为了赶个时髦,凑个热闹,我也未能免俗地说件自己的事儿吧。前两天,饭桌上来了个新人,几杯落肚,话密起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她对我的第一印象:“您长得很像一个还俗的和尚”。
  未曾出家已还俗。对于这种说法,我本人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提倡。但还是更愿意把这个不光荣也不耻辱的称号转赠与小宽,因为从吃到诗,由心而相,他都比我更适用。
  关于出家和还俗,有个故事说:一小和尚剃度之后,念经不出一月,就受不了寂寞,求还俗,获老和尚准了,下山去也。数月后,又因不忍红尘三俗,再次上山,获准重披僧伽。此后,如是者出入佛门五次三番,老和尚终于烦了也颓了,遂大喝一声:“呔!你丫听好了,与其不上不下地苦逼般干活,何不在半山腰开一茶馆,可攻可守,可退可进,不出家,不在家,不争论,不折腾,你的明白?!”
  此言一出,小和尚顿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于是高高兴兴下山去,平平安安讨老婆,于半山处支顶凉亭,开个茶馆,下观尘世,上聆佛音。从此以后,两口子你烧水来我沏茶,过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写诗算是出家(至少是灵魂出家),那么喝酒吃肉就是还俗。故事里的这个小和尚,就是我们的朋友赵子云,法号小宽。
  长期以来,小宽就这样盘踞在北京的金山上的半山区,一手写诗,一手写吃,扮演着一个“在高级馆子里找靠谱主食”,在“北海公园金碧辉煌的会所”里寻找“迷人的炝锅面”,在昆仑饭店大嚼“百合酱肉大包和山东莱阳面”的还俗僧人。他满嘴酒气、一身正气地吃进酒肉,吐出诗句。用一颗柔软的心,去消化餐桌上的那一锅锅硬货,腹有脂肪气自华。把屌丝的形、精英的神,做了一场神形大挪移。他的吃和他的诗,直把我看得神魂颠倒,眼花缭乱,忽而觉得自己真是他的忘年酒肉朋友,推杯换盏,同吃清蒸大苏眉;忽而又相信自己绝对是他的更年soulmate,踏雪临窗,共剪清新小苏梅。
  要准确地描述小宽的工种,最生动的语言莫过于他自己的诗:“醉了酒,朝江面呕吐灵魂”(《长江之歌》;至于那种微妙的工作状态,无非是“阴茎微微勃起,海绵体里充溢着多汁的云朵”(《无达诂》)。
  在小宽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吃诗”,是台湾诗人夏宇的《甜蜜的复仇》:“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现在我相信,小宽是绝对不屑于去干什么腌制的活儿的,更等不及风干,他直接把你的影子剁巴剁巴嚼巴嚼巴,在风中,滋溜一声下酒了。
  成为吃货之前,我也有过短暂的写诗时代,对于这一青春期第三性征,我在坚守青帮“许充不许赖”之规矩的同时,也一向自我默视为历史上的污点。相比之下,小宽就敞亮多了,他带着满身的新旧污点淡定地充当着他自己的污点证人,在诗歌的末法时代和吃喝的像法时代,对自己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就地正法。
  道在屎溺,酒肉藏诗。作为小宽的朋友、共犯和读者,我衷心地希望他能在不久的将来再出一本书,把他
  的诗集以及“吃集”来个大合并、大兜乱,不按体例,打破顺序,任意编排,随性穿插,让我们得以痛饮他用酒酿成的诗,同时用这酒来下他用肉做的文字或文字造的肉──至于这本书的书名,我已经替他想好了,就叫《汁 吃 诗》。没有舌尖,都是大舌头。
  沈宏非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未曾出家已还俗”的回应

大脑一片空白 2013-02-21 15:34:42

汁 吃 诗,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