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民以食为天。
现代汉语说:我是吃货我傲娇。
哪里都可以空着,但胃不可以。胃天生就是要被填满的。享受着饱腹之后昏昏欲睡的感觉,甚至觉得世界都展现出一种美妙的光芒,所有的事物看上去都那么美好。
自己动手做食物的时候,总是全神贯注的。洗菜时听着流水声、切菜时刀碰到砧板的声响,青菜进入油锅那一瞬间的声音,炖菜时窸窸窣窣的咕嘟声,除此之外的世界,仿佛都是宁静的。此时此刻,所有的烦恼都不见了,想不起来也不存在。
能投入到一件让自己全神贯注的事情中去,也是一种幸福吧。至少说明,还有你在乎的事情。又有谁能真的做到了无牵挂呢。一箪食一瓢饮,所有细小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开心的线索,这个世界难道不是非常可爱么?
记得小的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我要站在凳子上才够得着灶台。当时还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在平房里,家里好像只有我跟爷爷,因为我站在凳子上炒饭的时候,只有爷爷在旁边看着我。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炒的锅边一圈都是饭粒,整整一圈。还有一次,也是那么大的时候,在家切土豆丝,不小心切到了手,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就哭得眼泪汪汪地到路口去迎接即将下班的妈妈,再看到妈妈的一瞬间,迫不及待地向她展示手上的伤口。
后来,还有炸牛排时被油烫到了手腕,一层皮整体脱掉;用高压锅烙饼时,锅沿儿烫着了手臂,诸如此类惨痛的回忆简直数不胜数。可即便如此,也没能阻挡我对美食,以及制造美食的热爱。
我喜欢大厨房,让我把所有的用具铺展开,心情与姿势同时舒展的时候,才是做食物做好的状态。偏执地认为,小厨房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好吃,因为人很局促,连食材也没办法舒展自己的味道。
小的时候,喜欢包饺子,但不喜欢吃饺子。经常是自己包完了饺子去煮方便面吃。一度偏执地认为,饺子这种食物毫无技术含量可言。也许是因为自己包的太好了吧(窃喜)。但上大学离开家之后,却特别喜欢饺子。尤其放假回家的时候不吃,一旦回了学校就特别想念。也许,饺子是家的象征吧。毕竟真正好吃的饺子,只能手工包出来。和面的力道、面粉与水的比例,会导致和出来的面嚼劲不一样,可这种口感,是旁人无法洞悉的。就连馅料也是,用剁菜挤出来的菜汁和肉馅,再把菜和肉馅拌在一起的味道是最好的,好像一个个肉团子似的。既能做到馅儿的汤汁饱满,滋味十足,却又不会水太多影响了口感和食欲。
说到底,自己做的食物,无非掺杂了一种家的味道。一份让心安定下来的感觉,一份包容自己灵魂的空间感。
可,又是极其讨厌一个人吃饭的家伙。一个人,宁可饿一天,也绝不做饭。一个人,即使在外面买了食物,也一定要打包回家吃。讨厌一个人孤零零坐在人群中静静地吃着自己的东西,讨厌这种将孤独感展示在众人面前的感觉。可,现在渐渐长大了,总不能为了这份虚无缥缈的自尊饿死自己吧。也渐渐习惯了,做东西时,严格掌握分量,一个人吃已经很可怜了,再吃剩饭,就真的有点说不过去了。
营养学界一直强调,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可对于现代都市孤单的人来说,一顿饱饱的晚餐,简直是莫大的慰藉。尤其在冬日的晚上。饱餐一顿,是能睡着的首要条件。
从挑选食材、清理食材、下锅烹饪,再到端上桌,把它们通通消灭掉,整个过程,好像完成一次与自我的对话。这个时候,只有你最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你满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