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有像谈恋爱一样谈美食_食物恋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食物恋 > 她没有像谈恋爱一样谈美食
品雨巫 食物恋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11-23 14:11:19

她没有像谈恋爱一样谈美食

穿黑斗篷的女巫
调和在告知和欲望之间
扭曲表达和臆测
装裱一盘炖蛋的茄汁
抽干汁水
吮尽骨髓
鱼骨爬过光影
谱调在低吟间固执
最后
成了骈句的群落
成了七步诗的树桩

和李欣频打过两次照面,第一次她到川大来推荐自己的书,第二次是来报社开一个简单的讲座。我对她没有预期,第一次照面后才知道她原来早已声名远扬。可我,却在两次谈话间有失望,作为一个每年大约出国6次,每次都会去数量不等的国家的才女,我遗憾自己听到了同样的例子和形容词,关于迪拜、希腊,还有PPT。虽然依然被谈话中的昂扬打动。
以上是题外话。
李欣频以给诚品书店写广告文案出名,才气满溢。年少时的自闭让她读了大量的书,观看了大量的电影,她至今仍然保持着广泛而大量汲取信息和知识的习惯,并且一直在拓宽自己的领域,广告文案、美食、建筑、爱情文学……她都触类旁通地开拓疆域。
很惭愧,这本图文集是我接触她的第一本书,是有期待的,就像期待着一部经典老电影的荡气回肠。
可是我失望了。
这样自我的评价就在于,李欣频这本美食集让我见识了她广阔的涉猎,精妙的灵气,可是,我往往体会不到那种对食物的欲望,不仅仅是我自己对她描绘的食物的本能,更是感觉不到作者对自己喂下嘴的食物的感激。
文案式的写作是李欣频最初的鹊起,这本美食集也采用了这种现代诗形态的写作,如“入乡随俗,从食物开始。吃惯台湾的水果豆花,从这餐起改吃香港‘糖朝’的无花果南北杏清炖。吃了30年的台湾中兴米,现在要开始适应很咸的西班牙墨鱼海鲜饭。台湾难得吃一次很贵的清蒸石斑,在法国的大餐得吃这道松露白兰地鹅肝冻。……”
这样的文字,就像蛋糕店里石蜡做的模型,像装裱在镜框里的蝴蝶模型,总是少了很多肉欲的生气,虽然无时不能感觉到作者的灵气。
食物是一生最初的恋爱,每个人从最初出生就需要食物给予的能量,它所带给人类的快慰与爱情往往有相似的地方,人们也常常从物源中寻找到激情的契合。与食物之间的磨合,不仅与个体的年龄,群体的时代有关,也和每一个当下有关,不同时空所造成的感受不尽相同。就像情感的磨合与跌宕一样,这种崎岖和食物之间也有。有回忆,有纵深,有云端,有低吟。这样写作出的美食,更有肉感,更能引起每个人的感同身受。这就是欲望和本能的力量。
《食物恋》中的文字更像文字本身,而不能让人体及食物的美好,文字和作者太贴身,反而没法去估计美食的情绪。不给食物丰沛多汁的爱,也没法得到同等的反馈。
同是上升水瓶座的我,也能体会到李欣频一天就读几本书,在虚幻和真实中同样能大饱眼福的美妙,经由思维的灵感串联起这一切,对于一座书店或一栋建筑来说,这些文字是好的。因为那些凝固本来就需要装裱感,需要勾勒一些符号,需要给予华美和丰盛。
可是美食比那些更复杂,就像情绪的起伏恋人的善变,《棋王》里饥饿少年对一碗油汤的爱不亚于初恋时的狂喜,《活着》里难得的肝片,也糅合了众多的幸和不幸。国内印象深刻的美食评论家对食物诚恳,最华丽的肉欲不需要橱窗,对美食的评价有层次(国内印象较深的美食评论者有殳俏和罗小刚,这两位感觉都还不错),但最简单的检测方法就是,你自己再看自己的写作,也抑制不住想再去吃一次。
以上,是对这本让我很快看完了的《食物恋》的感想,不可否认里面的配图创意还是很足的。如果缩减这些字句,文章开头的一小段仿照的文字,也就是我对这本书的看法。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