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派的食客精神_厨房中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厨房中术 > 生活派的食客精神
朱兔宝 厨房中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09-27 12:09:32

生活派的食客精神

这本《厨房中术》巫昂继续发扬她一贯的自嘲也嘲人的精神,将一座中国社会大食堂里既可为饮食亦可为男女的世事大大地作弄了一番,她一面俏皮着、凌厉着、活泼着、张扬着,说着荤的和素的笑话,浅的和深的的八卦,古和今的轶事,一面温火上咕嘟咕嘟煲着一锅香气四溢的高汤,让你不知不觉地吃着也听着。
巫昂大概在这个汤里颇放了一些神秘动植物的花叶根茎和筋头巴脑,让列为看官和八方食客不自觉地吃喝下去,荷尔蒙和氨基酸都在蒸腾,体内泛起那么一点点儿异样,至于发作时间和强度视各位抵抗力而言。
古人说话讲究策略,且坦率,食道与阴道的并举早已不鲜,然而,我以为,巫昂的这本偏重厨和房里的“术”的文字远非执著在食道和阴道上的文章,对于长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每日里都不免要吃吃喝喝,只求吃口好的,有营养的,有滋味的,还算精细的众生来说,真是一本必读的食客生活指南。

美食作家以几类人为主:一类是西洋派,以港台旅游作家为最,蔡澜,纪小华,韩家姐妹等等,走的地方多,吃得精细,有人买单,经常米其林三星餐厅,松露,法南海岸生蚝,羡煞人;一类是旧贵族,唐鲁孙为最,阅历丰富而独特,不可替代,馋煞人;一类是掉书袋的文人为主,他们爱吃,但更爱说,总能在发黄的古人闲情笔记中发掘出一二,以沈宏非、朱伟等本土美食作家为首,对他们的敬总是超过了喜。
巫昂的文字不在此列,她是土生土长的的“生活派”,以至于你看到通州、新疆街、北戴河这些地名的时候会疑心,当时,她也许就坐你邻桌,不声不响的那个,有滋有味的那个。她很自信地说“我能比沈宏非写的好”,因为在她的食谱里,生活的浓郁和意味每每把她从嘴巴从菜品牵扯到更有趣的什么上面,能感到她是在吃着,但更是在活着。嘴巴既然霸占了我们的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吃既然消耗掉我们那么多精力,我看到巫昂最彻底的反击,就是把它变成了专栏文字,这是隶属生活派的最坚韧不拔的食客精神。
喜欢看的是她与海鲜排挡的黑脸大汉斗智斗勇如何谋杀了一条银鲁鱼,虽然有点儿阴谋论的意思,但每每在名山大川风景名胜遭受横刀宰割,这是每一个曾经动过或正在动着饱览祖国壮丽河山的老百姓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就持续不断的隐痛,延续至今(世事多变,日益变得宽容和慈善的中国人的受难正在扩展到世界壮丽河山一块,以前段时间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遭殴为一极端事例),就如同是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的伤痛,也许够不上嚎叫却足以嘬牙花,不爽和郁闷——这会是我们生活中的长期存在,每个人都得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此引出巫昂在这篇《智斗海鲜大排挡》中的核心议题——她提出的攻略就是一诈、二赖、三摸底。
不是一斤38块?诈得威猛的黑脸大汉也二唬愣怔了;
不是38我就不吃了!一斤38那7两是多少?给黑脸大汉个算术难题;
愣是从总价48变成了35块;
席间借上厕所之机去厨房察看,防止拍晕的银鲁鱼被一只冰冻的银鲁鱼掉包。
说起来也有趣的很,我们从小对那个戴皮帽子、披虎皮大氅、飞身跃起的杨子荣形象不陌生,这是一出名为智斗威虎山的大戏,斗的是盘踞在威虎山上反人民、反和平、反统一的座山雕,可好,30年后,座山雕和杨子荣遍地开花,我们天天生活在“智斗”当中。还有一出阿庆嫂和刁德一的斗智,我们幼小纯洁的心灵当时是不懂的,但只觉得两位大叔大嫂言谈举止神色都与平常人不一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透着特殊的机灵样儿。现实生活的耳濡目染,我们多多少少在被培养成刁德一和阿庆嫂,变成座山雕和杨自荣(请注意排序)。
曲曲折折,巫昂却说出了一个很明确的意思,在这个长期盘踞着大大小小座山雕的大食堂里,既然被黑和被宰是个常态,那我捍卫我这张嘴、捍卫我那些许吃食快感的“斗智”也不停,不仅智斗,而且兴味盎然地智斗,更要把黑脸大汗记之载之,把他变成我的收入和我的补给。
绝不仅是吃什么的问题,是与谁同吃、为何而吃、怎么吃的问题,是我们怎么吃过来、活过来的问题。这本《吃经》是有时间纬度的,每每,就拐到小镇青年冰室的外交手腕,豆腐西施的小喇叭广播,我们吃下去食物,一茬茬的食物也磨平了、消耗了我们。巫昂不肯如此,继续发扬生活派的食客精神,一笔笔帐,记得详详细细、结结实实。巫昂不无辛酸和辛辣地追溯了当年一穷二白的大学时期在“瓜子派”“蝴蝶酥派”和“巧克力派”的集体宿舍生活中按照进食热量的不同而自然分派立户的挣扎,道出这一代少年人嘴巴和肠胃(乃至……)的亏空,也坦诚自己是个“下水迷”,不无正义感地为贪恋下水的人群争取一份自尊,当提及吃到鱼唇鲍翅生蚝大闸蟹之类惊艳时也全无自得之色。我喜欢这个菜谱,这本帐,这菜谱或账本的存在与哈姆雷特蹉跎岁月当中的扪心自问一样重要。
《厨房中术》的生活派食客精神不够颓,也不够小资,不够掉书袋,但足以唤起了我们许多美好和辛酸的味觉体验,给青春岁月什么都不吝也什么都不懂的激情和挥霍再次招魂。大快朵颐,正如清汤寡水料不到肘子、五花肉、炖老母鸡、烤鸭的岁月,也难以预料今日之变的——我已吃素一年多了,也还不知道会吃到什么时候,大概人的一辈子总该有一个时期会尝试一下吃素,或早或晚。美食高手和写手看到我这番预言一定大为恼火,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职业难度,因为包罗万象、声东击西恰好是绵延不绝的中国食客的优势和玄妙所在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生活派的食客精神”的回应

猫熊 2008-09-27 18:51:52

小镇儿童,太有才了

琼ivy 2008-09-27 15:01:52

“《厨房中术》的生活派食客精神不够颓,也不够小资,不够掉书袋,但足以唤起了我们许多美好和辛酸的味觉体验……”
从舌头上升到大脑,足矣~

鞠水 2008-09-27 14:34:03

您好!
我是《华商报》读书周刊的编辑张静。
我的联系方式是15191817656 邮箱 jushui0528@163.com
欢迎给我投稿。我们多联系

小飞早妈 2008-09-27 14:17:34

饮食博大精神,甚至比房中术还要麻烦许多。。。。。。。如此看来,作者该是始终都不忘记古人之训:食色,性也。。。。。。。也。。。。。。。。。。哈哈,一定要去买本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