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授主义vs学习科学
工业经济的逝去使得教授主义强调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再够用了,学习科学强调学生还需要深层知识: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入理解(概念)科学和技术系统的能力,同时学习科学在注重教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创设学习环境以帮助学习者习得专家的思考模式,强调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上学习,更强调反思的重要性。
学习科学是基于教育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学习科学的里程碑,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人是如何学习的》1999年出版从较高层次,整体性地介绍了学习科学。
2.传统课堂vs深层学习
学习科学的一大核心主题,当学习者参加到某一学科专家研究相似的日常活动中时,他们就能学到深层知识。
传统课堂(教授主义)
*学习者没有在课程材料与他们的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学习者将课程材料视为不连贯的知识碎片
*学习者记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怎么做
*学习者遇到不同于课本中的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
*学习者将知识视为静态知识,只来源于权威著作
*学习者仅记忆这些知识,并没有对目的和学习策略进行反思
深层学习(认知科学的发现)
*深层学习要求学习者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
*深层学习要求学习者将他们的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
*要求学习者寻找模式和基本原理
*深层学习要求学习者评价新的想法,并且能够将这些想法与结论联系起来
*要求学习者了解对话过程,对话即知识产生过程;还需要学习者批判地检查论据的逻辑性
*深层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其理解及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
3.学习科学的基础
建构主义,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成人不同,在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时,需要理解儿童已经掌握的知识并深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科学,融合了心理学活动试验和计算机建模、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综合科学。
1) 智力活动是基于表征的,表征是指概念、信念、事实、模式等知识结构。
2) 专家的认识基础:丰富的表征结构、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计划、调整计划来适应情景需求的能力、对正在发生的自我认识过程进行反省的能力。
3) 反思:和新手相比专家更擅长规划和检查自己的工作,这两者都是反思性的。
4)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认识基础问题空间的表征包含了关于概念、特定行为、外部世界的信念和心理表征。问题解决被看作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5) 思维,人类的思考策略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可以担任变革学习的强有力角色。
社会文化的研究,考察社会文化、情景化、分布式认知,从观察人类认知行为开始。
知识工作的性质,科学知识是情境性的、实践性的、通过协作产生的,这点被传统教育所忽视。
4.学习中的过程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变。了解新手存在哪些迷思并转变为专家思维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原有知识的利用,学习者并非空容器。
促进更好的学习,脚手架。当儿童积极参与自我知识构建时,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更概括,动机更强。环境中应该提供什么支持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构建。
促进更好的学习,外化和表达。学习者在知识尚未形成时常是进行表述,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这样学习与表达得以在反馈中互相加强。
促进更好的学习,反思。可能的反思和元认知,对学习过程和知识的思考过程。
跨学科的学习科学基础与机遇
1. 内隐学习与大脑(implicit learning and the brain),内隐性学习是指轻易地获取复杂信息的学习,且获得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神经科学对学习研究带来3种新方法:ERPs 事件相关电位,fMRI追踪大脑中血液的流动,MEGs追踪大脑中磁场随时间的改变。
神经束形成前的幼年学习,神经可塑性。儿童内隐地向别人学习时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反射神经元在个体完成动作和看到其他人完成动作时都回处于兴奋状态。
2. 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与说教教育的明显区别,个人取向,助长传统主义,情感参与与认知投入的紧密融合。
3. 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设计,适应性专门知识,支持持续学习、即兴创作和自主扩充的专业知识。适应性专家不断扩展进化他们的核心能力,扩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经常需要探索新的领域,为获取新知识而从头开始努力。
学习科学具有生态学、情境化、以及越来越多的文化取向。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一词,隐喻地表示了认识通过构建自我知识进行学习的,它与教授主义强调知识传递的隐喻形成对比。
建构主义建立在同化于顺应两种机制上,这也是儿童如何理解与他交互的世界的过程,关注帮助学习者建立与已有知识连接的过程
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一个重要方面,适应。将知识内化并识别,不仅包括智力上的适应,还包括情感价值观。
学习文化,不同社区成员间有丰富互动,且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向传递,采用学徒制,并且通过集体实践为更大的团体做出贡献。
认知学徒制
1. 认知学徒制主要针对教学过程,通常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概念性和事实性知识只有在不同情境中使用后才能掌握。
2. 认知强调要关注认知技能和认知过程。执行目标技能的过程应是外显可见的,便于学生和老师观察、评论、加工和修改。
设计认知学徒制的环境: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学
1. 内容,专家技能需要知识类型
*领域知识,学科具体的概念、事实和程序
*启发式策略,完成任务的一般应用技术
*控制策略,指导解决过程的一般方法
*学习策略,如何学习新概念、事实和程序的知识。
2.方法,促进专家技能发展的方法
*示范,教师操作一任务以便学生观察
*辅导,当学生执行任务时教师观察并提供帮助
*脚手架,教师提供支持拉帮助学生执行任务
*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出他们的知识和想法
*反思,使学生能够比较彼此的行为表现
*探索,教师建议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顺序,安排学习活动的顺序关键
*增加复杂性,逐渐增加有意义的任务的难度
*增加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强调广阔的应用范围
*全局到局部技能,在执行局部任务前先展现整体任务的蓝图。
4.社会学,学习环境的社会特征。
*情境化学习,学生在现实任务的情境中学习。
*实践共同体,交流用于完成有意义的任务的不同方法。
*内部动机,学生建立个人目标来寻求技能和解决方案。
*合作,学生们一起完成目标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