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详细读书笔记)_养育男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养育男孩 > 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详细读书笔记)
肥嘟嘟左卫门 养育男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1-16 21:01:24

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详细读书笔记)

固定地址: http://www.saoyuying.com/2011/01/raising-boys/

我看《养育男孩》可能有点奇怪,不过这是恭贺曼迪大爷的宝宝的礼物,在赠送之前我就先睹为快了。《养育男孩》是澳大利亚人写的,其背景是西方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其中不乏令人羡慕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中国没有的问题。本书言语务实坦诚,连儿子是易性癖或同性恋都考虑进去了,这在国内书籍来说是很难想像的。插图也非常生动有趣,算是一个亮点。虽然两国的国情也很不同(例如作者认为学校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600人,这在中国就是个笑话),但是养育孩子的根本道理和天下父母心是共通的,我们的父母做的不够的地方,我们应当有所改进。

看完《养育男孩》之后我感觉到,养育孩子真是大学问,搞的我也跃跃欲试。-,- 而且这本书也勾起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回忆,意识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全书最重要的一句话道理便是: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亲尤其是儿子的榜样)。

祝曼迪的宝宝健康成长。以下是详细读书笔记,留待未来参考。

——————————————————————————————
第1-2章 男孩成长的三个阶段
男孩和女孩有诸多不同,缺乏经验喜欢冒险;有能力,富同情心,性格坚强

成长的三个阶段:时刻不忘拥抱孩子。注意不听话是否因为有听力问题。
0-6岁,属于母亲,安全成长,温馨;性别差异不大,需要爱护,以孩子为中心,不宜3岁以前入托;这样男孩内心深处会感到安全,大脑充分发育,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热爱学习,热爱合作
6-13岁,尝试成为男人,吸引父亲的注意;父亲最重要,善良品行,竞争意识,技能;孩子会寻找男性榜样(父亲,男教师,单亲家庭的舅舅)
父亲要做的:提前“触摸”孩子,抽空陪伴孩子(最重要:玩耍,谈论生活和自己的童年,共同的运动或爱好),亲近孩子(否则反而容易引起娘娘腔同性恋等),放低对孩子的要求,与妻子分担照顾孩子的工作。
14-18岁,父母非主导,挑好引导者(社区团体,父母的朋友)。环境封闭危险。睾丸激素增大8倍,叛逆。完成男孩到男人的转变。教会他们谦虚,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负责任,全面考虑问题和后果—-让他们帮助他人(老人或小孩)

第3-4章 睾丸激素和大脑构造
睾丸激素:4岁淘气好动,13岁快速成长缺乏目标,14岁遇到人生第一次考验。产生等级差别和竞争意识,需要明确的指令和公平对待。性释放能降低男孩的攻击性,男孩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和情绪。善待孩子能避免成年后的性暴力。

男孩女孩的大脑不同:男孩左右脑联系偏少,右脑内部连接发达,擅长数学机械,不擅长交流语言。
1.逐步跟孩子说话,字-词-句;
2.利用所有机会给孩子解释他们看到听到的一切事物;
3.1岁开始即可给孩子读书
与人相处:通过面部表情判断他人内心感受;怎样交朋友,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或谈话;读懂自己的身体信号,如生气时要自己静一静。

男孩易患分离焦虑症 — 尽量不分开,3岁前不入托
14岁激素使男孩焦虑不安 — 平静的指导,以理服人,父亲是榜样,要让孩子懂得尊重母亲
13岁开始混乱无序 — 教会他们有条理做事,如整理房间,做家务,参加学校活动
精力过于旺盛 — 充足的体育锻炼
大脑发育晚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 男孩应该比女孩在幼儿园多呆一年再上小学
需要明确的规则 — 创造有序环境,杜绝恐吓
体魄强健 — 学会交流,不能攻击别人
做事不谨慎,不顾后果 — 朋友方式聊天,谈谈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何做出选择

第5章 父亲
男孩喜欢和父亲:
一起运动,一起打闹
一起探险,给予安全感(父亲看上去高大魁梧,无所不能)
听父亲讲小时候的故事,见父亲的朋友,想知道父亲如何挣钱养家
教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钓鱼,小制作,修理玩具车等等。可以一起学习,取决于想不想尝试

孩子会学习父亲的人生态度(包括谈吐),通过观察父亲的行为来学习如何爱别人(父母拥抱时候挤进去),父亲要尊重妻子(尊重女性,凡事心平气和的商量而不动用武力)。儿子讨厌看见父亲有失绅士风度。
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流露自己的感情(包括悲伤流泪),但不包括摔门砸墙
离婚也不要离开孩子的生活圈
从打闹中教会孩子自控,把握尺度,什么时候该停下来。用“can you do it”rather than “can you obey this rule”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管教方式,私下谈。妻子要的男人是站在她的立场上支持她,和她一起解决问题的普通人。
不确定答案的问题可以和别人交流
鼓励孩子,少责备,用事实来教育
父爱不可替代,缺乏父爱的男孩会导致暴力倾向,受到伤害,成绩不佳,加入不良团伙,缺乏父爱的女孩会自卑,更早发生性关系乃至怀孕。没有父亲的家庭通常经济情况不佳。
有时候注意力缺陷障碍就是父爱缺失障碍

第6章 母亲
女人对身边男人的印象影响她养育男孩的方式
推荐采取好奇的态度了解男孩的世界,通过兄弟、父亲、丈夫、异性朋友了解
男孩从妈妈那里学会爱,建立和父亲以及其他优秀男人的桥梁
6周见睾丸,4岁之后教孩子清洗包皮
告诉儿子女孩喜欢会说话、有幽默感、体贴人、有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人
妈妈帮助儿子建立自尊心,爸爸帮助女儿建立自尊心
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通过异性方式的赞美(夸赞帅气、幽默感)
小学:看护人身安全,限制电视和上网时间去参加锻炼,鼓励儿子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和他的朋友聊天,友好相处。孩子去朋友家玩,要知道儿子和谁在一起,人身安全问题。
中学:“讨价还价”(你打扫屋子,我就给你做饭),保持友好关系,保证单独相处时间和交流。课业考试繁重,要让孩子明白快乐同样重要,好好学习的同时不忘长大后真正想做的事,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
两大教育工具:自然结果和公正意识。让孩子自己吸取经验教训,不能强迫他做不愿意的事情。
不要影响丈夫和儿子的关系,更不能替代丈夫照顾儿子,鼓励亲密的父子关系
烹饪对男孩也是一个不错的爱好:注意安全(烫伤,刀具,滑到,防火,卫生)
让男孩做家务:为独立生活做好准备,培养自尊(做事动手的能力),和孩子亲近的机会(男孩对面对面谈话感到尴尬)

单身母亲要身兼二职,避免正面冲突,先冷静再交流。
介绍新伴侣:
1.约会时孩子不应在身边,要和男人建立长期联系后才可介绍给孩子
2.不要试图让继父取代生父
3.和孩子的生父客服尴尬共同讨论孩子的成长
4.支持孩子和生父生活在一起
5.妈妈的新男友不是儿子的竞争者

第7章 性
教给孩子喜欢,爱,色欲的区别,树立对性的正确态度。自己也要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开明的交流
在孩子10岁时,举行一个小仪式庆祝他的长大(例如正规饭店的晚餐会),并告诉他一些性知识(在学校之前)
对于性别认同障碍的男孩,要宽容,并提供帮助使他们免受嘲弄。大部分人青春期后会克服这种状态。如果在小时候严厉禁止他们的女性穿着,往往反而导致真正的成年后的易性癖。缺乏父爱也是诱因之一。
教育孩子尊重所有人,远离不健康性行为,帮助他们创造氛围和活动让他们和女孩正常交往。无法和女孩正常交往会造成男孩对性的不满和愤怒,从而导致行为偏差
手淫:是可以的,尊重隐私,告诉他用纸巾
情色书刊:不鼓励,让他自己藏起来,不要招摇。单纯禁止不起作用,引导他们这些图画描绘的内容,以及这些图画是否尊重女性。性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和喜欢,性是爱的一部分,而不是营销工具
儿子是同性恋:需要倾听、理解、支持。追溯原因没有意义,现实也很难改变。和其他同性恋者的父母交流。

第8章 学校教育改革
男孩应比女孩晚一年入学,因为运动神经和认知能力发育晚
学校需要合格的男教师:严厉而不乏热情(秩序优先而不粗俗),不放弃任何一个男孩
缺乏父爱的孩子容易有纪律问题,需要男教师的积极参与,而不是压制
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注重毕业典礼对男孩的重要影响
校长和年长教师对孩子的重要性(介于父亲和神灵间的形象),重在鼓励
家庭作业—孩子的地狱,让孩子厌恶学业,孩子应该有玩耍的自由
重点帮助男孩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例如语言课程分性别授课(没有女孩在场男孩更易放松表达)
父爱缺失的男孩:好斗,大男子主义,行为方式单一(冷眼旁观,装酷),蔑视女性以及其他弱势人群。实则掩饰内心的不安,在被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需要长辈的帮助,鼓励表扬,建立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自信。中学阶段应减少男性教师的变动,满足男孩的榜样需求。
杜绝恐吓:学校、家庭先以身作则,融入恐吓双方让他们知道这样造成的伤害。
孩子受到恐吓的迹象:外伤,压力过大造成的疾病,惊恐行为,在校表现大不如前,回到家饥饿难耐(午饭钱被偷抢),索要零花钱或偷钱,朋友很少,很少参加聚会,行为方式变化(孤僻急躁喜怒无常等),食欲减退,自杀迹象,焦虑,不告诉父母原因,对上述现象无合理理由
恐吓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解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幽默回击谩骂,如何交友,如何避免麻烦,如何为自己辩护。屡受欺负的孩子应强身健体,武术训练。避免上人数过多的学校。
学习困难的四个类型:输入(听力)、组织(理解)、记忆、输出(表达)。需要时间和方法:父母的陪伴关心与专家的治疗。

第9章 体育运动
体育活动不仅锻炼身体,产生乐趣,还能塑造性格,培养男子气概,帮助男人和男孩接近,帮助男孩融入集体,是友爱的安全场所(内部关系和谐),是生活的课堂(面对赢与输,团队协作,毅力,目标,实践能力)
注意体育明星和成人运动员的消极榜样作用,注意过度竞争造成的运动伤害
对不擅长运动的孩子,寻找其他的共同爱好

第10章 社会
父母身边值得信任的成人和团体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帮助,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和归属感。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多陪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详细读书笔记)”的回应

肥嘟嘟左卫门 2011-01-21 15:46:28

请用ctrl+滚轮。。。

Lithilda 2011-01-21 14:38:58

为什么字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