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进入孩子们的奇趣世界_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 > 来进入孩子们的奇趣世界
ailyn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11 23:08:42

来进入孩子们的奇趣世界

《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1&2)﹝英﹞杰玛•埃尔文•哈里斯(编着)

 当JJ还是一个不会讲话的孩子的时候,我多渴望他早日开口!某次,妈妈和我带着JJ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对奶奶和背着幼儿园书包的小孙子,小男孩看样子口中念念有词,就在我们即将擦身而过之时,这位奶奶不耐烦地对小男孩说了一句:“你说了老半天了,能静一下吗?”当时妈妈和我对视一眼,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是什么情况?居然有人嫌弃孩子讲太多话吗?!

转眼,JJ已经到了应该会说话的月龄了,可是他迟迟不能说,我们心中既焦虑又担心。有惊无险的是,他拖慢了几个月,还是开口讲话了。刚开始也还算正常,可是慢慢地,我就理解了当时偶遇到的那位奶奶的心情,他话实在太多了,而且太爱提问题了,简直就是一个问题宝宝!特别是随着他的年纪增长,了解更多,问得越多,都让我感觉技穷了。于是我开始注意留意学习各种知识,以一个孩子般刨根问底的心态去寻找各种各样问题的答案。在这方面,孩子可以说也是促进我读更多书的动力。

之前已经推荐过一本《诺贝尔得奖者与儿童的对话》,这本纯精华,质量超高。这套《孩子提问题 大师来回答》共有1和2两本,是同事转发的微信连接推荐的。我们一看都觉得很正点,于是立刻下单购买。拿到手后,我翻了一下,这套书收集的是4-12岁儿童的问题,然后请了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解答。你必须知道的是,孩子们的想法是很天马行空的,有些问题确实很跳跃,就算是专家也未必能解答出最正确的答案,而且要把复杂的问题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确实也很高难度。但有意思的是,专家们倒也采用了孩童的理解角度,尽最大的努力解答这些毫无框架限制的问题。比如某个小朋友问了一个问题,奶牛如果一整年不放屁,然后一次放了一个大大的屁,能把它自己送到太空吗?哈哈,这,这,这……但回答这个问题的美国作家玛丽•罗奇,她请教了火箭专家之后,计算了奶牛屁里头的甲烷数量,得出的结果是“不行”!这个大大的屁,只能把奶牛自己送到4.8公里的天空而已。哈,真是太搞笑了。

尽管是针对4-12岁的儿童量身定做的,但基于JJ目前的识字和理解程度,还是不可能自己阅读的,所以我只好自己先读了,等以后他有这些那些的书中的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再告诉他。这样,我只好非常搞笑地先读这两本童书。

读完之后,我建议大人们也可以读一读,一来实在有趣,二来确实也增长了不少常识,有很多问题其实我们小时候也肯定有过疑问,只是我们未必就会对大人发问,甚至长大之后也懒得自己寻找答案。通过这种娱乐性的阅读,顺带增加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有何不可呢!

对于我,从这两本书中,倒也得到了几个开拓思维的答案,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关于人为什么要工作?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人工作,自然是以获得生存的物资为目的,把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价值的一种活动。浅层面可以这么说,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个相关的问题:那是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就可以不工作了呢?书里头是这么解释的,现代社会生产,是一种大分工的形式,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也是为社会经济、生活添砖加瓦。除非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下,你可以不依赖别人完全靠自己的劳动丰衣足食。可在当代,你就算买一件便宜到10块钱的衣服,也需要有人种植棉花,采集棉花,织成布匹,然后又要裁缝缝制,需要有商人售卖……等等等等,你会发现,价值再低的物品,也都需要经过很多道社会分工,才能来到你的手头上。你工作,你劳动,你就参与其中,你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你不愁衣不愁吃的时候,在“获得生存物资”这个范畴里头,你自然有理由拒接工作。可是当你置身于人类的社会里头,你的不工作不作为,实际就是纯消耗无贡献。(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我无意评价他人的生活方式的优劣。)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很多种方式,并不一定非要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也是一种参与形式,或者宗教所提供的则是心灵上的贡献,这就不展开讨论了。

第二个,有个小朋友的问题是:没有新闻时报纸登什么?《卫报》的记者奥利弗•柏克曼回答是:记者制造新闻。这点也并不难理解。但他最后一段话意味深长,我必须把它们抄出来:“有件重要的事情你要记住,无论你读到或看到什么新闻,都是有人决定要告诉你这些事,同时又舍弃了别的事。他们展现的只是自己的世界观——世界观并不唯一,事物总还有另外的一面。”留意一下我们的现状,在资讯大爆炸的现代,报纸、书籍、网络无时不刻在向我们传递繁杂的信息。我们经常懒得思考,不加分析和思考,一味全盘接受,变成了别人的传声筒。而所有文字信息都是有人类创造的,实在难以剥离创作者的个人观点,又因为个人的认知有限,这些观点有时隐藏得很巧妙,信息伪装得很隐蔽,难以被接收者发觉。所以我们确实需要注意到这点!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事物总是两面性”的宗旨来辨别这些信息,才能免于成为别人思想的傀儡而浑然不知。

最后一个,比较有趣。小朋友问:“人老了为什么会长皱纹?”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位专职医生,又兼职记者和作家的马克斯•彭伯顿,他先用医学观点解释了,胶原蛋白的流失使得皮肤失去弹性而下垂的原因导致了皱纹的出现,但他接着又用了一个非常文学性的文字来补充:“皱纹正是欢笑留下的印记”。这个回答一方面让这个有点悲伤的答案听起来又有正能量。我们经常觉得有皱纹的老人看起来,有种令人油然起敬之感,却又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或许这个答案可以让你幡然顿悟,人生的经历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多美的答案呢!

小孩子的纯真无邪,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经历又少,所以思维未被束缚,所以我们总是觉得这种性情是可贵的。成年人在社会上的经历越来越多之后,变得只顾现实,思维在不自不觉中就被束缚了,可喜的是也有很多人仍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有天真的心,那也是可贵的,更是可敬的。这两种一小一老的思维碰撞,让这套书,趣味盎然,读完回味无穷。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