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比放还难呢_我在美国做妈妈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我在美国做妈妈 > 逼比放还难呢
胡天翼 我在美国做妈妈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2-07 12:02:11

逼比放还难呢

  【这是掐头去尾的洁版,为的是少走一遍豆瓣娘的程序。完整的在此:http://hutianyi.net/?p=2272】
  
  有道是“盛世出国虎,虎啸振国威”。上个月,一个叫蔡美儿,人称“虎妈”的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因为写了本带有自传性质的育儿书《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红遍美国,乃至全球,以至于连我爸妈都听说了(很巧,虎妈和家母年纪一样,我也有个“虎妈”)。
  其实虎妈的经典案例好多人已经太熟悉了,尤其是她“十诫”的popular程度可能仅次于“摩西十诫”。可是,和大多数被过度解读炒作的畅销书一样,虎妈的育儿经显然也是被严重断章取义了。
  随便举个书中被饱受指责的一段“生日卡”故事。媒体往往是这样概括的:虎妈过生日,女儿送她自己做的生日卡片,她一看,认为做得太烂,还给女儿,让其重做。
  事实远没有媒体概括得那样简单粗暴。当她女儿Lulu送卡片后,她一看就知道制作这卡片花了女儿不超过20秒时间。于是,正如媒体描述的,她把卡片退回去了。可是虎妈之后还是还说了一段话,很少有人关心。她说:
  
  "What if I gave you this for your birthday, Lulu — would you like that? But I would never do that, Lulu. No — I get you magicians and slides that cost me hundreds of dollars. I get you huge ice cream cakes shaped like penguins, and I spend half my salary on stupid sticker and eraser party favors that everyone just throws away. I work so hard to give you good birthdays! I deserve better than this. So I reject this."
  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虎妈这么说虽然措辞比较激烈,stupid这种话在美国家长口中属于“敏感词”,但整段话的思路还是很先进的。一方面,她内含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理念;另一方面,她要求的这种“对等”,要求deserve一个像样的礼物,而没有像一般美国家长那样只要孩子给个礼物,哪怕再不怎么用心都会给予"Thank you, honey."待遇的做法,其实可以看作她把孩子当成有一定能力的大人看待来解读。
  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断章取义,可美国人民对虎妈的怒火是拦不住的。有的斥她为虐待狂,有的骂她是bitch。可别忘了,孩子是爹妈的孩子,没有那个美国犹太人爹的允许,虎妈怎么会如此顺利地执行她的育儿方案呢?
  书里是这么解释的。首先,和很多家庭一样,教孩子是妈妈干的事,所以她就用她的方法教育,尽管她和丈夫一样有工作,一样忙。其次,Jed(虎妈的丈夫)自己也喜欢严厉的教育方式。这点我很能理解。书中说Jed小时候,爸妈问他要不要学小提琴,他说“不要”。典型的美国父母嘛,孩子说不要,那当然就不要了。可他长大就后悔自己没学了——这不是跟我情况一模一样吗?用吴澧老师的话说,蔡美儿很确定什么对孩子是好的,而他们(美国家长)不能肯定自己想为孩子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他们只能举着“尊重儿童”的旗号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根本学不了蔡美儿。
  虎妈面对美国铺天盖地的指责,表示自己不是想推广中式教育,只是告诉大家自己的教育方法。但虎妈在字里行间中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炫耀和对美式教育的挑衅。她说女儿Sophia小时候学钢琴,开始从第一本书“小星星变奏曲”学起,三个月后开始弹第二本的舒曼,六个月后已经弹第三本克莱门蒂了。我没学过钢琴,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进度,但好像应该算挺快了。然而,虎妈紧接着写道"And I still felt we were going too slow."看这句话时,我已经能想象出她敲击键盘时那种得意洋洋的表情了。
  说虎妈是个没文化,疯狂的独裁者显然不对。她为parental favoritism(父母偏袒主义)辩护时会像法学院学生那样引经据典,说这种习惯自古就有,《圣经》里有Isaac偏爱Esau,Rebekah偏爱Jacob(这例子对极富基督教传统的美国大概很有说服力),还有格林童话中三兄弟从来就不是被平等对待的。
  我怀疑虎妈是在一个很high的状态下写书的,以至于自己有意无意地把自个儿的严苛过度描写,成心要把自己妖魔化给老美看——老娘就是这么干的。我们家族“正气凛然,业绩非凡”,我爹是伯克利的,我哈佛毕业,耶鲁上班,两个女儿成功有才,你们这些loser有什么资格骂我?
  以我愚见,对于虎妈,老美们是有点底气骂的。没有美国这种环境,虎妈的两个女儿也未必能那么出挑。要是她们搁在中国,顶多也就是比较优秀,绝对不至于到拔尖的地步。
  Lulu小时候上学,参加入校考试——准确地讲是进行一个简单的面试。面试官拿四个积木放在桌上,让小姑娘数。在虎妈严苛教育下的Lulu是这么数数的:“11,6,10,4。”听得虎妈的心当场就瓦凉瓦凉的了(My blood ran cold.)。接着面试官又加了四个积木,让她再数。Lulu道:“6,4,1,3,0,12,2,8。”虎妈受不了了,说:“Lulu,停下来……”面试官阻止了虎妈,说这孩子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尽管用的方法很特别。能够找到自己方法是值得赞誉的,我们学校鼓励的就是这种精神,于是,她被录取了。虎妈长吁一口,暗道:“如果不是在美国,她早就完了。”
  有趣的是,虎妈的事迹出口转内销到国内,也普遍受到指责。舆论觉得她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逼孩子呢?我在这儿为虎妈觉得冤,因为虎妈代表的就是中国教育方式,怎么大家一边用着这种方法教孩子,一边还会骂呢?这不是很混乱吗?
  大多数人只听说“虎妈十诫”,不许这不许那,听起来很恶毒,大多数中国家长做不出这样的事,但她为中国家长总结的一些观念其实很正常。她说,中国母亲认为,功课要放在第一位(可以理解成先做功课再谈玩的事);A-(85分以下)是个差分数;孩子在数学上要学得快一点,最好快两年;你不能在公众场合夸自己孩子;如果孩子和老师想法冲突,一定要站在老师那边;唯一允许孩子干的事是那些最终能获得奖牌的事,而那个奖牌一定要是金的。
  这些想法在中国其实再正常不过了,家长不敢明说,心里都是这么暗想的,甚至我自己有时候也这么想。虎妈“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是敢把它说出来,二是对着老美说,三是说的时候趾高气昂,四是她竟然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的地方大逆不道地执行了,执行得非常坚决。最后一点很厉害,因为即便在中国,能完全做到虎妈这样的家长也是不多的,不仅因为这么做需要家长有强大的意志,而且要有超凡的执行力——你要孩子努力,自己也不能懈怠。家长也是人,是人都会想偷懒。指责虎妈管教太严的中国家长不妨自问一下,之所以没把孩子管那么严,是因为自己真的那么想学习美式教育呢?还是因为实在没这个力量管?

展开全文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逼比放还难呢”的回应

好想成为大熊猫 2015-06-23 12:00:38

但那个虎妈十条放在小孩身上就很可怕了。不承认你有独立判断能力,做好得不到鼓励做错一定要批评,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论时间地点只要做错就否定你。
那些父母也当过小孩。当然放在自己身上会不舒服。当然对自己的孩子有时是另一副面孔。楼主也没必要一定要对那些人从道德层面上指责。
我最讨厌的是那句“老师永远是对的”。她就不知道小孩子也是有眼力看出某些老师就是十足十的混蛋吗?小孩常常比大人想象得聪明多了。甚至某些孩子还会批判大人。

痴线低低B 2011-04-24 22:50:18

我只想说, 现在两个孩子上名校了, 就证明她成功了吗?? 上名校的人不要太多, 有几个像她这样教的??

sqchen 2011-04-23 17:01:54

随着阅历的增长,兴趣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
------------------
這似乎不能作為理由,如果你承認小孩子也是個獨立個人,就算他一分鐘改一次興趣,你也無權隨便干涉.你能做的只有引導和善意的提醒,決定要他自己來做.

真正的興趣可以跟隨你一輩子,並不是那麼善變.

平静如水 2011-04-23 15:51:42

我只看了不到300个字,就那条孩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课,已经打消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小时候不能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等长大了、老了、或者核辐射来了,才来感叹人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过?
------------------------
随着阅历的增长,兴趣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

sqchen 2011-04-02 13:08:29

LS的同学,英国大学里绝没有中国大学这么放养,我负责任地说。
-------------
我感觉也有,英国/美国人给人这种感觉就是玩起来很疯,当然你说他们学习起来很认真可能也不矛盾。

露珠 2011-04-02 10:42:24

我只看了不到300个字,就那条孩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课,已经打消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小时候不能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等长大了、老了、或者核辐射来了,才来感叹人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过?

饺大仙 2011-03-27 15:56:31

这个虎妈让我想起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哈佛女孩刘姑娘她妈。
结果那个妹子最后在波士顿一个咨询公司上班,成为了无数个专业人士中的一个。
所以如今这位耶鲁大学的虎妈的教育,到底成功不成功,现在看不到,我们就看过十年,她家孩子的社会位置在哪里,是跟那些正常普通教育下的孩子们处在同样的精英位置,还是成为无人能及的奇葩。

小南 2011-03-25 09:36:01

LS的同学,英国大学里绝没有中国大学这么放养,我负责任地说。

sqchen 2011-03-23 15:54:59

现在的条件也没那么差,比起以前考大学还是容易不少的。

大学里面放养不是中国独有的,日本韩国台湾都是这样,美国英国的大多数一般大学也是这样,比中国人玩得疯多了。但是美英法俄等的精英学校大学生都很刻苦,尤其美国,因为社会竞争激烈。

说到底放养对于每个人的效果都不同,一般来说高端人才比较适合放养。至于lz说的琴棋书画,属于装比专用。属于没追求的人的追求。爱因斯坦同学是专业小提琴手,人家的简历上用写这个业余爱好么?丘吉尔同学是专业画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家和罗斯福比的是谁背的英文单词多么?

平静如水 2011-03-23 14:18:11

1-03-20 22:53:14 sqchen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
  说实话,好好念书是大学生的任务,放养应该早一点。
  另外说一句话,真正的人才,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逼迫能够达到的程度。我有幸见过很多这种人才,而您,估计是没见着。

--------------------------------------

但悲剧是,如果放养的太早,就没机会当大学生来念书了。

sqchen 2011-03-20 22:53:14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
说实话,好好念书是大学生的任务,放养应该早一点。
另外说一句话,真正的人才,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逼迫能够达到的程度。我有幸见过很多这种人才,而您,估计是没见着。

sqchen 2011-03-20 22:15:35

2.选择权明摆着有。义务教育结束后,你可以不继续读高中,韩寒,罗永浩都是例子嘛。是没胆量选择,不是没有选择权。选择是要付出成本的,至于成本高低,每个人情况不同,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您就不必为他人操心了。
--------------------
这真的是胡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这条路的人少,本身就是因为选择成本高出太多。如果还不算lz这种人的风言风语的话。

小南 2011-03-14 23:03:04

LZ,太长了我实在没看完你们俩来回来去的,只看了一少半。对这一少半我有个想法,关于你大学4年的放养的,你有那种想法一是因为放养的太晚了,否则那个年龄早懂事了,另一是因为上大学前的教育没教对。--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胡天翼 2011-02-26 17:35:58

侯爵,几天不见您,文明不少,令人高兴。

1.那一段我的确没在引用,造成误解,是我不对。

2.选择权明摆着有。义务教育结束后,你可以不继续读高中,韩寒,罗永浩都是例子嘛。是没胆量选择,不是没有选择权。选择是要付出成本的,至于成本高低,每个人情况不同,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您就不必为他人操心了。

Mr. Money~! 2011-02-26 16:30:11

在下在加国也看到一些18,19岁都没谈过恋爱的,但是原因根本就不是有什么考试让他们不能谈,而是一些很形而上的原因。但是也有很多18,19岁就弹过好几场的,所以西方国家的情况复杂一点。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得选的问题,以及抉择所带来的成本(opportunity cost)。

其实现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也好很多了,我之前在的高中也有很多人玩乐队,谈恋爱,去旅游了。情况早就不像30年之前那么糟了

Mr. Money~! 2011-02-26 16:22:36

我哈佛毕业,耶鲁上班,两个女儿成功有才,你们这些loser有什么资格骂我

这句话是作者的意思而不是你的意思?哦,我很认真地看了上下文实在没有看出你在引用,以后请注意,如果不是你的idea,请注明,直接引用请加引号,如果是你的推断,那其实也就是你的想法。

另外看了你的那篇因为高考,也赞同你的“十六七岁应该一门心思读书”和“十六七岁应该是谈恋爱、建自己的乐队、去心动的地方旅游,做一切今后再也没胆量做的事情的年纪。”不是一回事吗?“的观点。问题是有没有得选,在中国你有得选吗?%95是没得选吧?但是在英国当然不是每个人16-17岁都谈恋爱,都搞乐队,都去旅行~这我可以担保,但至少他们有得选,他们可以选择去谈恋爱,去搞乐队,而后果不像中国的那么严重~

重点是有没有选择,而不是谈恋爱搞乐队就比学习好

胡天翼 2011-02-23 17:01:34

@侯爵

您好!

您回了那么多,那么激动,我一点不理不睬心中也不忍。

首先,我明显没有对中式教育持“肯定态度”,但要说“否定”,也谈不上。我对中西教育方式都表示“理解”。中国父母想得多(当然不意味他们想的就对),信念坚定,对孩子方向明确,所以严管。外国父母深受自由主义影响,所以对孩子发展方向也没个准主意,于是不妨让他们自己试试,所以管得松。这种文化习惯形成的因素很多,我无意一一例出,反正结果就是这样了。我只能表示理解。

其次,“如果你觉得在耶鲁当教授就是精英,没上过名校就是loser”——我可没这么说,那是虎妈的意思(至少是暗示)。我和虎妈当然很可能受的是您所谓“小农式教育”,但我很不喜欢您的表述方式,因为您的口吻好像暗示自己已经脱离“小农式教育”,高人一等了。我从您身上也嗅到了所谓“精英”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老师,我也有幸认识几位。论才学,论见闻,我都远远不如人家,一交流起来,心中充满自卑。还好,别人都对我挺客气,也认真听我讲话,甭管从我嘴里出来的话多幼稚,都会尽可能先把我的意思理解清楚后再讲自己的看法。说他们是“精英”,称自己为loser,我个人是心服口服的。

放养还是严管,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实际上问题更复杂,我看人家写过一篇,说得很诚恳,强烈建议您读读看:http://www.douban.com/note/132825122/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句,以上的例子只是为了反驳您说“放养”的孩子未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说法,不等于我认为“放养”不好。

事实上,您在说“放养”或者“严管”之前最好定义一下两者的概念。比方说放养到什么程度算放养?孩子问:“我讨厌那个小朋友,我可以揍他吗?”放养型父母应该怎么回答?“随便你,你觉得开心就好”吗?严管型父母要严到什么程度?像监狱里,撒尿都需要经过允许么?

用法农看待殖民主义的观点来反观中西教育模式,我觉得最传神。中西文化的态度就和《黑皮肤,白面具》里的黑人与白人(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互相看的态度是很类似的。您觉得是不是?

最后,我再想对您个人提一点小意见,请海涵。您在评论中的用词颇不得体。“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2货写的垃圾也能引起争议?"这样的行文风格对作者多有侮辱。看您豆瓣页面显示居住于“温哥华”,想必您也受欧美文化教育影响,不知您这种表达习惯是中国教育教的,还是在旅居欧美后学会的?

Mr. Money~! 2011-02-23 15:59:15

补充一句,逼比放还难??你去问一下的爸爸和老母,是放难还是逼难??我跟你赌小jj和蛋蛋,放比逼要难多了!!老美不知道要逼自己小孩??但是你知道他们做了多少心理斗争最后采取放养?唉~再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中国人就永远只佩做别人的血汗工厂,廉价劳工!

Mr. Money~! 2011-02-23 15:50:18

原来您也看了?看来你对这种教育还持肯定的态度嘛~不过我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式教育这么好,好到中国这个国家这么烂?为什么西式教育这么suck,suck到他们统治全球?

如果你觉得在耶鲁当教授就是精英,没上过名校就是loser,那我只能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过这也不怪你,中国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受到过启蒙,你和那个虎妈其实受的还是小农式教育,受的还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糟粕。

放养还是严管?这是一个问题!放养看似问题多多(孩子爱玩,不听话,短期看起来傻等等等等),但是它的优点不言而喻!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而严管呢?短期看来收效颇丰,长期看来祸害无穷。且不说孩子的童年,等这样的小孩长大后,他们的心态会扭曲到什么程度?一个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孩子,注定了是个悲剧!科大少年班的血债历历在目,中国没有一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甚至可以说没有诺贝尔奖)的事实犹如警钟,您还觉得我们的教育好?

最后,我真的觉得老美是怎么了?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2货写的垃圾也能引起争议??估计他们在看完后也是一笑置之,继续放养自己的孩子吧?至于这种理论也能找到支持者?我只想说祝你的儿子们好运~希望将来能够高人一等,变成你所梦寐以求的“菁英”